3月16日一大早,家住攀鋼廠區的市民王義紅開始晨練。他堅持晨練多年,最近兩年的一個變化讓他很是欣慰,他和一起晨練的朋友都摘下了“面具”———口罩。
作為傳統的資源型城市,攀枝花市開發建設50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大氣二氧化硫指標長期超標。2005年3月,攀枝花市被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今天,攀枝花市民摘掉口罩的背后,是攀枝花市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環保部門數據顯示,2014年,攀枝花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6%,創歷史最好水平。這樣的空氣質量甚至讓人忘記了,這是一座圍繞鋼鐵企業而建的城市。
一面是“勒緊褲腰帶”攻關,一面是在業內率先嘗試第三方環保治理模式,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終于將青山綠水還給了攀枝花這座美麗的城市。目前,攀鋼燒結機綜合脫硫率從原來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每年新增減排二氧化硫2萬余噸。2015年1月份,攀鋼西昌項目平均脫硫效率達95.6%,2月份平均脫硫效率達96.3%,同時,系統還有較好的脫硝效果,脫硝效率平均達33%以上,出口煙氣氮氧化物含量達現行國標。
“勒緊褲腰帶”治污
與其他鋼鐵企業相比,攀鋼所面臨的環保挑戰更加嚴峻。攀西地區釩鈦鐵精礦的硫含量高達0.7%,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含量最高時達9000mg/Nm3,是進口礦的近10倍。因此,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燒結煙氣脫硫在業界被稱為“世界性難題”。
“由于國內燒結機煙氣脫硫技術起步較晚,自主治理技術不成熟,基本沒有可借鑒經驗。”攀鋼安環部部長邱述明告訴記者,我國過去還從國外引進了一些煙氣凈化技術,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花巨資引進的技術和裝備很難大規模推廣。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比較流行的燒結煙氣脫硫技術主要有干法、半干法和濕法3種。干法脫硫技術脫硫效率一般不會超過70%,半干法可達85%以上,濕法的脫硫效率最高,大約在90%以上。但還沒有哪一種脫硫方法,能夠將脫硫效率、副產品的處理以及運行效益3個問題統統解決。
與此同時,由于鋼鐵行業不景氣,攀鋼還面臨著巨額的減虧任務,資金十分緊張。然而攀鋼總經理張大德的態度十分堅決:“勒緊褲腰帶也要治污。”
從2007年開始,攀鋼成立專門的研發團隊,啟動了“燒結煙氣高效脫硫工藝裝備集成技術”研發工作,先后投入5.16億元,經過長達6年多的技術攻關,嘗試了多種治理技術,相繼攻克了脫硫劑易流失、高含量雜質離子難脫除、設備易腐蝕等難題。
但是,攀鋼自主研發的離子液循環脫硫集成技術卻未能達到預期,脫硫效果整體還不太理想,仍影響著大氣環境質量。2013年3月初,四川省環保廳要求對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煉鐵廠6號燒結機實施停產治理,2014年1月對新1號燒結機實行停產治理,確保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不過,攀鋼燒結煙氣脫硫技術研發項目負責人、攀鋼研究院冶金與環保研究所所長黎建明仍然表示,他們的團隊將鍥而不舍,通過技術攻關最終實現資源全循環利用。
請進環保“管家”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破解釩鈦磁鐵礦綠色利用難題?攀鋼人陷入了思考。
2013年上半年,攀鋼組織考察組前往國內相關鋼鐵企業、電廠、煙氣脫硫治理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在綜合考慮脫硫效率、技術成熟性、系統運行穩定性和運行成本等因素后,一種被稱為BOO的治理模式進入攀鋼視線。BOO,即第三方建設—擁有—運營。隨后,攀鋼打破傳統體制拘囿,向社會公開招標,外聘攀枝花市一家環保科技公司負責治硫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當起了攀鋼的環保“管家”。
2013年,該環保科技公司投資8500萬元,對攀鋼釩6號和新1號燒結機采用新技術實行全煙氣脫硫,并對電除塵系統同步實行了改造。根據雙方合作協議,按攀鋼釩6號、新1號燒結機現有產能計算,攀鋼釩每年須支付第三方環??萍脊炯s7000萬元脫硫費用。
要順利拿到這筆運營費并不容易。環保“管家”頭上戴著“緊箍”:如果不能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不但拿不到運營費,還要承擔環保部門相應的經濟處罰,并支付違約金。為了收回投資并實現盈利,該公司全力投入,千方百計保障治污到位、排放達標、運行正常。攀枝花市的空氣質量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明顯提升。
3月24日,位于攀鋼釩煉鐵廠內的新1號燒結機跟往常一樣運轉著。大量白色煙霧從85米高的吸收塔頂排出,不到半分鐘便消散在空中。此時,監控室內的大屏幕上顯示,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進口濃度為5461.8mg/Nm3,出口濃度為102.4mg/Nm3,脫硫效率為98.1%。這意味著該燒結機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達到了≤200mg/m3的2015年國家新標準要求。攀鋼釩煉鐵廠副廠長侯毅告訴記者,這是與環保部聯網的排放數據,絕對真實。
徹底消除西昌“煙羽”
“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的思想如今已深入攀鋼內部上下。近年來,受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攀鋼生產經營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其對環保的投入從不吝嗇。從2005年至2014年,攀鋼累計完成環保節能投資70多億元,實施環保項目272項。
3月25日,記者走進攀鋼西昌釩鈦基地,藍天白云下,一座森林工廠映入眼簾。在西昌鋼釩煉鐵廠燒結作業區中控室,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實時數據為:二氧化硫進口濃度為4125mg/Nm3,出口濃度為165mg/Nm3,脫硫效率為96%。
96%,這一成效的得來卻一波三折。
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四川省戰略發展和國家攀西釩鈦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重大項目,坐落于西昌市經久鄉羅家溝,地處安寧河畔,距西昌城區20多公里。西昌項目建成投運后,總體景觀效果和污染控制水平均達到規劃目標要求。但由于西昌地區地處高原、氣壓低,在試生產中經氨法濕法脫硫后,煙氣受到大氣氣流和逆溫層等因素影響,產生了“煙羽”問題。
對此,該公司制定了嚴格的保障措施,并按整改網絡計劃穩步推進。2013年,他們再次投資2.2億元,啟動了全面密相半干法脫硫工藝改造,并決定采取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由專業環保公司負責建設、經營。2014年,西昌項目三套煙氣脫硫系統相繼建成投運,出口SO2濃度穩定在20~200mg/Nm3間,符合國家排放要求,徹底消除了西昌市民詬病的“煙羽”問題。
“ 這是目前高硫釩鈦礦冶煉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最為科學、實用的方法,也是國內唯一采取三級脫硫方法進行脫硫的企業。”邱述明對記者說。據介紹,攀鋼在西昌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先后拿出39.75億元資金投入環保建設,占工程總投資的13%。
如今,在2014年四川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排名中,攀枝花一直位居全省8個重點城市前列;在2014年中國最佳養老城市和中國避寒旅游城市50強排行榜中,攀枝花是全省唯一入選城市;全年到攀過冬康養一周以上的“候鳥”老人突破10萬人次;2015年春節黃金周,攀枝花市接待游客人數突破百萬大關,“陽光花城、康養勝地”的形象享譽海內外……
一家鋼鐵企業和一座資源型城市,就這樣實現了一次環保轉身。
作為傳統的資源型城市,攀枝花市開發建設50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大氣二氧化硫指標長期超標。2005年3月,攀枝花市被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今天,攀枝花市民摘掉口罩的背后,是攀枝花市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環保部門數據顯示,2014年,攀枝花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6%,創歷史最好水平。這樣的空氣質量甚至讓人忘記了,這是一座圍繞鋼鐵企業而建的城市。
一面是“勒緊褲腰帶”攻關,一面是在業內率先嘗試第三方環保治理模式,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終于將青山綠水還給了攀枝花這座美麗的城市。目前,攀鋼燒結機綜合脫硫率從原來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每年新增減排二氧化硫2萬余噸。2015年1月份,攀鋼西昌項目平均脫硫效率達95.6%,2月份平均脫硫效率達96.3%,同時,系統還有較好的脫硝效果,脫硝效率平均達33%以上,出口煙氣氮氧化物含量達現行國標。
“勒緊褲腰帶”治污
與其他鋼鐵企業相比,攀鋼所面臨的環保挑戰更加嚴峻。攀西地區釩鈦鐵精礦的硫含量高達0.7%,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含量最高時達9000mg/Nm3,是進口礦的近10倍。因此,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燒結煙氣脫硫在業界被稱為“世界性難題”。
“由于國內燒結機煙氣脫硫技術起步較晚,自主治理技術不成熟,基本沒有可借鑒經驗。”攀鋼安環部部長邱述明告訴記者,我國過去還從國外引進了一些煙氣凈化技術,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花巨資引進的技術和裝備很難大規模推廣。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比較流行的燒結煙氣脫硫技術主要有干法、半干法和濕法3種。干法脫硫技術脫硫效率一般不會超過70%,半干法可達85%以上,濕法的脫硫效率最高,大約在90%以上。但還沒有哪一種脫硫方法,能夠將脫硫效率、副產品的處理以及運行效益3個問題統統解決。
與此同時,由于鋼鐵行業不景氣,攀鋼還面臨著巨額的減虧任務,資金十分緊張。然而攀鋼總經理張大德的態度十分堅決:“勒緊褲腰帶也要治污。”
從2007年開始,攀鋼成立專門的研發團隊,啟動了“燒結煙氣高效脫硫工藝裝備集成技術”研發工作,先后投入5.16億元,經過長達6年多的技術攻關,嘗試了多種治理技術,相繼攻克了脫硫劑易流失、高含量雜質離子難脫除、設備易腐蝕等難題。
但是,攀鋼自主研發的離子液循環脫硫集成技術卻未能達到預期,脫硫效果整體還不太理想,仍影響著大氣環境質量。2013年3月初,四川省環保廳要求對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煉鐵廠6號燒結機實施停產治理,2014年1月對新1號燒結機實行停產治理,確保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不過,攀鋼燒結煙氣脫硫技術研發項目負責人、攀鋼研究院冶金與環保研究所所長黎建明仍然表示,他們的團隊將鍥而不舍,通過技術攻關最終實現資源全循環利用。
請進環保“管家”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破解釩鈦磁鐵礦綠色利用難題?攀鋼人陷入了思考。
2013年上半年,攀鋼組織考察組前往國內相關鋼鐵企業、電廠、煙氣脫硫治理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在綜合考慮脫硫效率、技術成熟性、系統運行穩定性和運行成本等因素后,一種被稱為BOO的治理模式進入攀鋼視線。BOO,即第三方建設—擁有—運營。隨后,攀鋼打破傳統體制拘囿,向社會公開招標,外聘攀枝花市一家環保科技公司負責治硫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當起了攀鋼的環保“管家”。
2013年,該環保科技公司投資8500萬元,對攀鋼釩6號和新1號燒結機采用新技術實行全煙氣脫硫,并對電除塵系統同步實行了改造。根據雙方合作協議,按攀鋼釩6號、新1號燒結機現有產能計算,攀鋼釩每年須支付第三方環??萍脊炯s7000萬元脫硫費用。
要順利拿到這筆運營費并不容易。環保“管家”頭上戴著“緊箍”:如果不能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不但拿不到運營費,還要承擔環保部門相應的經濟處罰,并支付違約金。為了收回投資并實現盈利,該公司全力投入,千方百計保障治污到位、排放達標、運行正常。攀枝花市的空氣質量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明顯提升。
3月24日,位于攀鋼釩煉鐵廠內的新1號燒結機跟往常一樣運轉著。大量白色煙霧從85米高的吸收塔頂排出,不到半分鐘便消散在空中。此時,監控室內的大屏幕上顯示,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進口濃度為5461.8mg/Nm3,出口濃度為102.4mg/Nm3,脫硫效率為98.1%。這意味著該燒結機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達到了≤200mg/m3的2015年國家新標準要求。攀鋼釩煉鐵廠副廠長侯毅告訴記者,這是與環保部聯網的排放數據,絕對真實。
徹底消除西昌“煙羽”
“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的思想如今已深入攀鋼內部上下。近年來,受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攀鋼生產經營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其對環保的投入從不吝嗇。從2005年至2014年,攀鋼累計完成環保節能投資70多億元,實施環保項目272項。
3月25日,記者走進攀鋼西昌釩鈦基地,藍天白云下,一座森林工廠映入眼簾。在西昌鋼釩煉鐵廠燒結作業區中控室,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實時數據為:二氧化硫進口濃度為4125mg/Nm3,出口濃度為165mg/Nm3,脫硫效率為96%。
96%,這一成效的得來卻一波三折。
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四川省戰略發展和國家攀西釩鈦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重大項目,坐落于西昌市經久鄉羅家溝,地處安寧河畔,距西昌城區20多公里。西昌項目建成投運后,總體景觀效果和污染控制水平均達到規劃目標要求。但由于西昌地區地處高原、氣壓低,在試生產中經氨法濕法脫硫后,煙氣受到大氣氣流和逆溫層等因素影響,產生了“煙羽”問題。
對此,該公司制定了嚴格的保障措施,并按整改網絡計劃穩步推進。2013年,他們再次投資2.2億元,啟動了全面密相半干法脫硫工藝改造,并決定采取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由專業環保公司負責建設、經營。2014年,西昌項目三套煙氣脫硫系統相繼建成投運,出口SO2濃度穩定在20~200mg/Nm3間,符合國家排放要求,徹底消除了西昌市民詬病的“煙羽”問題。
“ 這是目前高硫釩鈦礦冶煉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最為科學、實用的方法,也是國內唯一采取三級脫硫方法進行脫硫的企業。”邱述明對記者說。據介紹,攀鋼在西昌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先后拿出39.75億元資金投入環保建設,占工程總投資的13%。
如今,在2014年四川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排名中,攀枝花一直位居全省8個重點城市前列;在2014年中國最佳養老城市和中國避寒旅游城市50強排行榜中,攀枝花是全省唯一入選城市;全年到攀過冬康養一周以上的“候鳥”老人突破10萬人次;2015年春節黃金周,攀枝花市接待游客人數突破百萬大關,“陽光花城、康養勝地”的形象享譽海內外……
一家鋼鐵企業和一座資源型城市,就這樣實現了一次環保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