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8時30分,江蘇永鋼集團特鋼總廠110噸電爐火焰噴射的景象十分壯觀:只見一根直徑800毫米的大圓坯在連鑄機上緩緩向前延伸。陪同的永鋼電爐總廠負責人、永鋼總經理助理張遷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這是用于高端制造業的齒輪鋼圓坯。在如今鋼材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態下,我們的特種鋼材月產量能達到2萬多噸,噸鋼售價超過1萬元,噸鋼盈利三、四百元。這全靠公司走‘普轉優、優轉特’發展之路。”
永鋼副總經理陳華斌坦言:“永鋼選擇‘普轉優、優轉特’的轉型升級和調整結構之路,謀求發展,是對頭的。”據陳華斌介紹,2008年以來,永鋼在不減產、不減員、不減薪的情況下,發揮企業品牌優勢,依靠內涵挖潛,保持企業穩定發展。2013年以來,鋼鐵行業處于“嚴冬”期。永鋼在極其艱難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中,通過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轉型升級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步伐,顯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2014年,永鋼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8億元,利稅總額18億元。其中,利潤11.5億元。上繳國家稅費7.4億元。
被逼出來的“普轉優”
永鋼最早是一家用30萬元起家的小型軋鋼廠,之后擴建了煉鐵、煉鋼。長期以來,永鋼生產的是普通的螺紋鋼、線材,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且國家的鋼鐵產業政策導向明確———淘汰HRB335螺紋鋼,發展高強度鋼筋、抗震鋼筋。這意味著永鋼的普鋼市場優勢正在消失,永鋼也在“嚴冬”中備受煎熬。
“企業的發展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優勝劣汰始終是市場競爭的根本法則。”永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吳耀芳意識到:永鋼必須轉型,必須升級,產品要由普鋼向優鋼轉化,這是永鋼生存發展的希望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于是,永鋼掀起了第3次創業的高潮。創業的主攻方向就是產品“普轉優”。其中,線材五廠技術改造升級是永鋼從生產普通建筑鋼材向高端工業用材轉型的“關鍵戰役”,也是使永鋼產品從建筑業進入機械制造業高端市場的關鍵一步。為此,永鋼特地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摩根六代線材生產設備,主要生產冷鐓鋼、中高碳鋼等優質工業用鋼材,產品覆蓋了中國、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國所有冷鐓鋼的鋼種和規格。
“普轉優”首戰告捷,永鋼的工業用鋼材很快得到機械制造企業的認可,并受到市場的青睞,產品搶手,盈利可觀。吳耀芳高興地說:“比起建材用鋼,工業用鋼材的噸鋼效益要高300元~400元。”
思考出來的“優轉特”
“普轉優”僅僅是第一步。隨著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發展,高端鋼材的潛在市場十分巨大,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電力裝備、汽車制造等領域都需要大量的特鋼。于是,永鋼高層決定向這一市場“進軍”,實施“優轉特”發展戰略。
最初,永鋼投資25億元,引進國際先進的電爐、連鑄機、連軋機等煉冶煉裝備,主要用于生產合金結構鋼、管坯鋼、軸承鋼、齒輪鋼等大規格、中高端鋼材。這在永鋼轉型升級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永鋼裝備了3萬噸單缸精密模鍛液壓機,重點生產面向大飛機、海洋工程、核電機組、大型船舶等各種大型、異型模鍛件。目前,永鋼已經成功通過一次成型方式生產出1.5噸大型萬向節十字軸鍛件。3~5年后,預計年產能將達5萬噸,產值將達10億元。
目前,永鋼“優轉特”成效已經顯現。據介紹,客戶對投放市場的特鋼產品反映良好。日前,哈爾濱鍋爐廠有限公司責任公司向所屬的采購處發出《關于增加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為我公司認可管坯廠家的通知》。通知稱:“經審查和試驗,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的各種資質符合國家規定,具備高壓管坯和連鑄管坯的制造許可,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齊全、先進,滿足高壓鍋爐管坯的生產、檢驗需要,管坯質量達到并超過標準要求。為滿足公司鋼管供方需求,擴大合格管坯廠家資源,現增加江蘇永鋼為我公司的認可管坯廠家。”據介紹,被其認可的永鋼特鋼產品為碳鋼、合金鋼,最高鋼級至T/P22。連鑄坯規格為380毫米~800毫米;連鑄軋制坯或模鑄軋制坯規模為75毫米~350毫米。
如今,永鋼的齒輪鋼、軸承鋼、結構鋼等優鋼特鋼已被應用在鍋爐、電力、汽車、化工、機械等領域。2014年,永鋼的優特鋼產量占總產量的近35%。
下一步,永鋼將繼續加大轉型升級力度,計劃到2019年,永鋼生產的工業材、優特鋼、高附加值產品占鋼鐵產品生產總量的比例將達到45%~50%。
永鋼轉型升級之路的啟示
瞄準高端市場,實施“普轉優、優轉特”的企業轉型升級,永鋼的探索和實踐為鋼鐵行業調結構、謀發展提供了范本,也為其他鋼鐵企業提供了許多借鑒和參考之處:
一是永鋼選擇的轉型升級的方向明確,符合鋼鐵產業政策的導向,讓產品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這是永鋼轉型升級成功的前提。永鋼高層意識到“優勝劣汰始終是市場競爭的根本法則”后,讓產品走向高端和個性化、注重優特鋼產品的研發、搶占市場、參與差異化競爭等做法都是企業生存的法門。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注重高端產品研發。5年來,永鋼累計投入研發經費59億元,研發形成了400兆帕級、500兆帕級、600兆帕級普通鋼筋、抗震鋼筋的全系列產品。其中,“600兆帕級細晶高強鋼筋”“500兆帕級四面肋細晶高強鋼筋”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高強鋼筋系列產品在國內首批通過了中冶冶金產品認證。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永鋼注重開發環境友好型新材料。如研發出SWRCH35K中碳免退火冷鐓鋼。這種材料不需進行退火處理,同樣可用于生產質量合格的緊固件,不僅為用戶節約了成本,還為社會節約了能源。目前,永鋼仍然不斷全面改進生產工藝,參與國際認證,使優特鋼打開國際市場,產品被成功銷往亞洲、歐美、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永鋼也與全球100多家最終用戶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是鋼企轉型升級還需各方“給力”,社會給予支撐和關注。其實,永鋼研發和生產的優特鋼在進入市場時遇到了一大“瓶頸”,這就是“認可證”。優特鋼不同于螺紋鋼、線材等鋼材,需要經過檢驗和認證的許可證,也就是優特鋼入市的“通行證”。然而,在國內,取得這張“認可證”的難度似乎比生產和研發優特鋼更大,有時即便產品質量完全達到認證要求,也難以被認可。尤其是民營鋼企的產品,大都被排斥在外,一些用戶甚至“不屑一顧”。相比之下,取得國外用戶的認證就少了很多困難,只要嚴格按照認證的流程和程序,且產品質量符合認證標準,就能順利通過,獲得認證書。因此,在國內,優特鋼的認證,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機制,要有一套規范的、嚴格的、可操作的流程,消除人為的干擾,讓所有鋼企參與公平的市場競爭,這樣才能促進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
永鋼副總經理陳華斌坦言:“永鋼選擇‘普轉優、優轉特’的轉型升級和調整結構之路,謀求發展,是對頭的。”據陳華斌介紹,2008年以來,永鋼在不減產、不減員、不減薪的情況下,發揮企業品牌優勢,依靠內涵挖潛,保持企業穩定發展。2013年以來,鋼鐵行業處于“嚴冬”期。永鋼在極其艱難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中,通過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轉型升級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步伐,顯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2014年,永鋼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8億元,利稅總額18億元。其中,利潤11.5億元。上繳國家稅費7.4億元。
被逼出來的“普轉優”
永鋼最早是一家用30萬元起家的小型軋鋼廠,之后擴建了煉鐵、煉鋼。長期以來,永鋼生產的是普通的螺紋鋼、線材,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且國家的鋼鐵產業政策導向明確———淘汰HRB335螺紋鋼,發展高強度鋼筋、抗震鋼筋。這意味著永鋼的普鋼市場優勢正在消失,永鋼也在“嚴冬”中備受煎熬。
“企業的發展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優勝劣汰始終是市場競爭的根本法則。”永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吳耀芳意識到:永鋼必須轉型,必須升級,產品要由普鋼向優鋼轉化,這是永鋼生存發展的希望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于是,永鋼掀起了第3次創業的高潮。創業的主攻方向就是產品“普轉優”。其中,線材五廠技術改造升級是永鋼從生產普通建筑鋼材向高端工業用材轉型的“關鍵戰役”,也是使永鋼產品從建筑業進入機械制造業高端市場的關鍵一步。為此,永鋼特地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摩根六代線材生產設備,主要生產冷鐓鋼、中高碳鋼等優質工業用鋼材,產品覆蓋了中國、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國所有冷鐓鋼的鋼種和規格。
“普轉優”首戰告捷,永鋼的工業用鋼材很快得到機械制造企業的認可,并受到市場的青睞,產品搶手,盈利可觀。吳耀芳高興地說:“比起建材用鋼,工業用鋼材的噸鋼效益要高300元~400元。”
思考出來的“優轉特”
“普轉優”僅僅是第一步。隨著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發展,高端鋼材的潛在市場十分巨大,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電力裝備、汽車制造等領域都需要大量的特鋼。于是,永鋼高層決定向這一市場“進軍”,實施“優轉特”發展戰略。
最初,永鋼投資25億元,引進國際先進的電爐、連鑄機、連軋機等煉冶煉裝備,主要用于生產合金結構鋼、管坯鋼、軸承鋼、齒輪鋼等大規格、中高端鋼材。這在永鋼轉型升級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永鋼裝備了3萬噸單缸精密模鍛液壓機,重點生產面向大飛機、海洋工程、核電機組、大型船舶等各種大型、異型模鍛件。目前,永鋼已經成功通過一次成型方式生產出1.5噸大型萬向節十字軸鍛件。3~5年后,預計年產能將達5萬噸,產值將達10億元。
目前,永鋼“優轉特”成效已經顯現。據介紹,客戶對投放市場的特鋼產品反映良好。日前,哈爾濱鍋爐廠有限公司責任公司向所屬的采購處發出《關于增加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為我公司認可管坯廠家的通知》。通知稱:“經審查和試驗,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的各種資質符合國家規定,具備高壓管坯和連鑄管坯的制造許可,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齊全、先進,滿足高壓鍋爐管坯的生產、檢驗需要,管坯質量達到并超過標準要求。為滿足公司鋼管供方需求,擴大合格管坯廠家資源,現增加江蘇永鋼為我公司的認可管坯廠家。”據介紹,被其認可的永鋼特鋼產品為碳鋼、合金鋼,最高鋼級至T/P22。連鑄坯規格為380毫米~800毫米;連鑄軋制坯或模鑄軋制坯規模為75毫米~350毫米。
如今,永鋼的齒輪鋼、軸承鋼、結構鋼等優鋼特鋼已被應用在鍋爐、電力、汽車、化工、機械等領域。2014年,永鋼的優特鋼產量占總產量的近35%。
下一步,永鋼將繼續加大轉型升級力度,計劃到2019年,永鋼生產的工業材、優特鋼、高附加值產品占鋼鐵產品生產總量的比例將達到45%~50%。
永鋼轉型升級之路的啟示
瞄準高端市場,實施“普轉優、優轉特”的企業轉型升級,永鋼的探索和實踐為鋼鐵行業調結構、謀發展提供了范本,也為其他鋼鐵企業提供了許多借鑒和參考之處:
一是永鋼選擇的轉型升級的方向明確,符合鋼鐵產業政策的導向,讓產品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這是永鋼轉型升級成功的前提。永鋼高層意識到“優勝劣汰始終是市場競爭的根本法則”后,讓產品走向高端和個性化、注重優特鋼產品的研發、搶占市場、參與差異化競爭等做法都是企業生存的法門。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注重高端產品研發。5年來,永鋼累計投入研發經費59億元,研發形成了400兆帕級、500兆帕級、600兆帕級普通鋼筋、抗震鋼筋的全系列產品。其中,“600兆帕級細晶高強鋼筋”“500兆帕級四面肋細晶高強鋼筋”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高強鋼筋系列產品在國內首批通過了中冶冶金產品認證。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永鋼注重開發環境友好型新材料。如研發出SWRCH35K中碳免退火冷鐓鋼。這種材料不需進行退火處理,同樣可用于生產質量合格的緊固件,不僅為用戶節約了成本,還為社會節約了能源。目前,永鋼仍然不斷全面改進生產工藝,參與國際認證,使優特鋼打開國際市場,產品被成功銷往亞洲、歐美、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永鋼也與全球100多家最終用戶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是鋼企轉型升級還需各方“給力”,社會給予支撐和關注。其實,永鋼研發和生產的優特鋼在進入市場時遇到了一大“瓶頸”,這就是“認可證”。優特鋼不同于螺紋鋼、線材等鋼材,需要經過檢驗和認證的許可證,也就是優特鋼入市的“通行證”。然而,在國內,取得這張“認可證”的難度似乎比生產和研發優特鋼更大,有時即便產品質量完全達到認證要求,也難以被認可。尤其是民營鋼企的產品,大都被排斥在外,一些用戶甚至“不屑一顧”。相比之下,取得國外用戶的認證就少了很多困難,只要嚴格按照認證的流程和程序,且產品質量符合認證標準,就能順利通過,獲得認證書。因此,在國內,優特鋼的認證,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機制,要有一套規范的、嚴格的、可操作的流程,消除人為的干擾,讓所有鋼企參與公平的市場競爭,這樣才能促進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