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宣告了武鋼、柳鋼的重組在7年后正式“分手”。
9月8日晚,柳鋼股份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廣西柳鋼集團通知,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聯合設立的廣西鋼鐵集團近日召開了股東大會,一致通過了“調整廣西鋼鐵集團股權結構的議案”,同意廣西國資委[微博]從廣西鋼鐵集團全部減資,柳鋼集團退出廣西鋼鐵集團。
廣西國資委與柳鋼退出后,廣西鋼鐵集團將成為武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同時將注冊資本由現有468.37億元調減為80億元。
廣西國資委與柳鋼退出,標志著柳鋼與武鋼間這段跨地區重組“姻緣”正式成為歷史。
重組以分手告終
武鋼與柳鋼“相戀”10年、“聯姻”7年卻最終分道揚鑣的故事,還要從國內鋼鐵行業上一次大整合說起。
2005年,為改善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布局分散的落后局面,國家先后出臺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及“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等綱領文件,文件明確指出鋼鐵產業要大力實施兼并、重組,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集團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
在廣西政府方面撮合下,正在布局沿海戰略的武鋼承諾接手防城港精品鋼鐵基地項目。為加強合作,廣西方面把柳鋼交給武鋼來重組整合。2008年雙方正式成立廣西鋼鐵集團,武鋼控股80%,廣西國資委以柳鋼的全部資產入股20%。而廣西鋼鐵集團即是后來防城港項目的投資主體。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稱,當時重組中其實是有三方力量參與,一方是廣西自治區力推,防城港項目上馬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而武鋼也亟需一個可以輻射東盟、東南亞的出口,對重組比較積極;只有柳鋼方面不太主動,“當時柳鋼并不是經營得不好,但由于政策主導的重組,主導權、經營權、管理和人事都是武鋼說了算,柳鋼,它并沒通過重組得到什么好處。所以當時有報道稱柳鋼前任掌門人梁景理曾在內部會議上對武鋼的兼并重組表示反對。”
所以,從一開始,柳鋼和武鋼之間就存在著隔閡。而防城港項目的建設多年來也一直是武鋼單獨推進,柳鋼并沒有實際參與,“真金白銀都是武鋼自己出的,廣西柳鋼只是掛了一個名,所謂的合并,即是將財務報表做了合并重組,其他經營、運作都是各做各的,基本沒有交集。”徐向春表示。
而中鋼協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則表述得更為直接:“武鋼和柳鋼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合并過,連戀人都算不上,說離婚都過了,現在不過是回歸現實而已。”
在今年7月初中鋼協舉行的理事會上,一位柳鋼高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柳鋼和武鋼其實從去年底開始就沒繼續合并財務報表了。
而武鋼與柳鋼之間的貌合神離首次公開化,始于去年底武鋼集團年度工作會議,柳鋼方面一反常態并未派任何代表參加,此前從2008年重組起,數年來武鋼的年度工作會議柳鋼集團基本都會派出一位副總級別的代表出席。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如今看來,依靠行政手段來強推兼并重組,違背了市場規律,雖然形式上重組合并完成了,但往往后期會遇到合而不并、貌合神離的結果,最終無法實現壓縮過剩產能、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記者致電柳鋼集團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宣傳口工作人員稱,一切以公告內容為主,其不便對武鋼、柳鋼“分家”一事進行評論。
防城港項目或受影響
武鋼與柳鋼正式“分手”后最直接的改變,便是武鋼將獨家擁有防城港鋼鐵基地,并依靠防城港基地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輻射東南亞乃至一帶一路的出海口。
有業內人士指出,柳鋼退出后,廣西鋼鐵集團的注冊資本從現有468.37億元調減為80億元,防城港的項目資金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但李新創認為,武鋼柳鋼分家不會對防城港項目的建設造成什么太大影響,“一直以來,防城港項目都是武鋼方面在出資建設,柳鋼并未參與。分家后,還是武鋼建設,所以不會有太大變化。”
徐向春認為,廣西政府方面前面用了10年時間付出巨大努力,相信不會坐視項目進度停滯不前;而武鋼方面也一直對防城港項目非常重視,武鋼官方曾宣稱防城港基地建設是該集團201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6月2日,馬國強接過武鋼帥印,成為武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這位新任武鋼掌舵人,在上任僅僅13天后,便將首次出訪的目的地選在了防城港鋼鐵基地,可見武鋼高層對防城港的重視程度。
據《廣西日報》報道,當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會見了馬國強一行。陳武直言,經過多年努力,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雖于2012年5月獲得國家正式核準,但“項目總體建設進度仍不盡如人意”。
對此,馬國強回應稱,武鋼集團將按照自治區的部署和安排,力爭早日將該項目建成世界一流的鋼鐵基地,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徐向春等鋼鐵行業人士認為,對防城港鋼鐵基地建設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鋼鐵市場的行情。
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出現近20年來的首次下降,由于傳統用鋼行業增長動力不足,致使鋼材需求持續下降,鋼材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連寶鋼旗下的湛江鋼鐵項目也隨之調整了投資規模和建設規模,產能從1000萬噸下調到870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