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北方六大港口礦石到港依然持續放量
連云港上半年鐵礦石吞吐量同比爆發性增長236.7%,幾乎占據港口貨物的一半。營業收入卻同比下滑近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減少90.5%;青島港則營收、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同步增長,主要原因是依靠物流產業鏈和對金融業務的提前布局。
上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創下歷史紀錄,讓沿海港口意外成為受益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從青島港、日照港、連云港、唐山港、湛江港等多個沿海港口上半年的經營數據中注意到,由于上半年鐵礦石進口量明顯增長,沿海港口的礦石吞吐量出現回升,甚至帶動部分港口干散貨業務有所復蘇。
盡管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鋼鐵去產能,但上半年鋼材市場回暖,鋼鐵企業復產,對鐵礦石的需求不降反升。海關總署8月初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中國已經進口了5.82億噸鐵礦石。
這在江蘇連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連云港”)的經營形勢中反映最為明顯,其上半年鐵礦石同比爆發性增長了236.7%,幾乎占據港口貨物吞吐量的一半。寶鋼落戶的湛江緊隨其后,上半年進口鐵礦石量增長了68.12%,而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照港”)、唐山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唐山港”)等鐵礦石吞吐量增幅也在兩位數以上。
由于貿易形勢下行,中國沿海港口近年來的吞吐量和營收增速明顯放緩。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連續第三年下滑。而同一時間段內,進口鐵礦石卻創下歷史紀錄,成為港口普遍下行的業績中難得的亮點。
然而除了上半年礦石進口“一枝獨秀”,其他貨種增速普遍低迷,對各港口的營收和利潤都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以礦石激增的連云港為例,其上半年利潤同比減少了九成。
從已經公布的半年報來看,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島港”)是惟一能夠保持營收和利潤都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沿海港口,其上半年實現了12億的凈利潤。
但青島港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其業績仍然能保持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其在物流產業鏈和對金融業務的提前布局,而下半年干散貨業務的走勢并不令人樂觀。
鐵礦石進口或再創紀錄
從沿海港口的數據來看,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的勢頭有增無減。
在鋼鐵企業集聚的北方省份,沿海港口的干散貨業務普遍報出上漲。截至8月22日,日照港、連云港、青島港、秦皇島港等都發布了半年報或上半年吞吐量數字,雖然不少港口整體的貨物吞吐量出現了下滑,但所有港口的干散貨(或散雜貨)吞吐量都有小幅度的增長。
帶動干散貨業務回升的主要是鐵礦石的吞吐量大增。唐山港今年前七個月貨物吞吐量為2.92億噸,其中1.41億噸的礦石吞吐量就占到了近一半,同比增長11.6%。
日照港上半年金屬礦石同比也增長了11.74%,其中鐵礦石作為其主力貨種回升明顯。秦皇島港的金屬礦石同比也增加了2.6%。
華南的湛江上半年進口鐵礦1556.6萬噸,總量雖然遠小于北方礦石大港,但同比增長達到68.12%。這主要是因為寶鋼的湛江鋼鐵基地上半年順利投產,直接帶動了鐵礦石的增長。
推動鐵礦石需求的重要因素是鋼鐵生產回升。雖然政府推動去產能的決心不減,但上半年國內鋼鐵產量在年初下降后近期卻有回升的趨勢——國家統計局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青島港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上半年其腹地鋼鐵需求復蘇,鋼廠開工率回升,山東和河北地區粗鋼產量分別增長了4.5%和1%,是進口鐵礦石有所增長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形勢到7月和8月份仍然在持續。海關數據顯示7月進口鐵礦石達到8840萬噸,將前七個月的進口總量帶到5.82億噸。而到了8月,北方六大港口第一周的鐵礦石到港量環比還在繼續增長。
去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超過9.5億噸,已經創下了歷史紀錄。而今年上半年進口鐵礦石同比繼續增長9.1%,達到4.94億噸。如果按照這一速度繼續下去,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可能突破10億噸大關。
對于一些貨物吞吐量已經開始下滑的沿海港口來說,鐵礦石進口繼續增長是難得的好消息。由于鐵礦石吞吐量激增了兩倍以上,上半年連云港的貨物吞吐量就大幅增長了25.89%,在沿海港口中遙遙領先。
港口轉型
雖然提升了吞吐量數據,但由于鐵礦石的港口費率較低,其對港口營收和利潤提升的幫助實際上非常有限。
連云港的財報就顯示,盡管吞吐量大增,但由于其他費率高的貨種普遍下滑,其營業收入卻同比下滑了近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減少了90.5%。情況類似的日照港營收和利潤雙降,進口鐵礦石增長對于青島港的利潤增長也僅有700萬元。
整體來看,由于貿易形勢下滑,沿海港口已經普遍進入了低增長時代。上半年,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1.13萬億元,同比下降了3.3%,對應的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僅有2.2%,連續第三年增速下滑。
已經發布半年報的港口中,只有青島港一枝獨秀。其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41.22億,同比增長15.7%,凈利潤實現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是目前少有能維持業績兩位數增長的沿海港口。
但主要的增長并非來自鐵礦石帶動的干散貨業務。青島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其上半年物流業務板塊稅前利潤達到5.37億元,同比增長41%,是盈利貢獻最大的板塊。
隨著吞吐量增長逐漸放緩,港口已經不能滿足于傳統的裝卸業務帶來的收入,青島港很早就已經判斷,要盡快向運輸產業鏈上下延伸,增加物流服務。
其對于鐵礦石進口走勢的變化已經有所預判。青島港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就表示,下半年國家壓縮產能措施進一步落地,銀行抽貸繼續,下半年鋼廠資金會更緊張,因此港口的干散貨業務不容樂觀。
除了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青島港還在進一步向內陸和海外發展,為尋找新的貨源穩住集裝箱業務的增長。結合“一帶一路”戰略,青島港上半年進一步完善內陸港功能,并繼續對接船公司增開國際航線,其海鐵聯運箱量同比大幅增長了51.3%,國際中轉箱量增長了20%。
其結果是,青島港集裝箱業務上半年稅前利潤達到3.22億,增長了8.8%,集裝箱業務是僅次于物流之外幫助青島港上半年盈利的第二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