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施工現場,記者只覺腳下松軟,施工現場被鋪上了一層“綠色地毯”,一側的土方堆也爬滿綠色,這是為防止揚塵污染鋪設的防塵網。據首建集團新產業園區工程指揮部指揮王懷慶介紹,參與西十冬奧廣場項目的每一名職工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為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大家從點滴抓起,從細節入手,在施工過程中實現零污染目標。施工現場的地面和土方等5個重點區域,都嚴格采用防揚塵效果100%的防塵網覆蓋,隨時進行灑水、清理等作業,杜絕揚塵污染出現。
在施工現場,“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推動安全文明建設”等安全標語隨處可見。隨著“綠毯”一路向前,職工們白、藍、黃色安全帽穿梭其間,忙碌且有序,多工種緊密協調配合。兩側各種建筑材料分類分區擺放,建筑垃圾統一回收,專人負責清理,紅白相間的醒目警示圍欄、A級防火以及氧氣、配電等專門搭建的隔離棚,時刻提醒著人們細致規范地安全作業。王懷慶說:“能夠為冬奧服務保障貢獻力量是一件光榮的事,大家熱情十分高漲。身處園區開發建設和西十冬奧廣場項目一線,大家堅持安全為先,在提高施工質量、打造綠色生態、提升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更有能力,嚴格按時間節點,高標準完成西十冬奧項目所有的改造建設和各項任務,不辱使命。”
由于西十冬奧廣場項目是對首鋼老工業區工業建筑進行改擴建,項目分為15個單體工程,施工中存在諸多難點。單體工程多,須同步施工,項目既要按期完工,更要確保施工安全和實現精品力作標準。專業眾多,系統密集復雜,工程不僅涉及土建、內外裝修、鋼結構、市政道路、消防弱電和通風空調等多個專業,且機電工程功能齊全、專業系統復雜,具有建筑物內機房多、外幕墻種類多、土壤結構復雜、地下管線密集等特點。
面對復雜棘手難題,施工現場以“樓”為單位,根據各自特點,分別由不同特長的“樓長”負責,責任到人,科學布置、統籌安排。同時,各專業在工序上交替穿插進行,施工總體統一部署,各專業間相互協調、緊密配合。
由東向西望去,一處樓體迸發出耀眼的光亮,幾名職工在安全云梯的保護下,在改造項目外墻上焊接著,焊接處火樹銀花。已經改造完成的幾棟高樓屹立其中,外墻面用創新的鋼筋造型和玻璃搭配設計,鋼筋中鑲嵌的玻璃倒映出周邊的景色,闡釋出力與美的結合,更演繹出建設與服務的完美融合。遙對建設地以南已經停產的三高爐,不由使記者產生錯覺,仿佛昔日熱火朝天的煉鐵場景再現。作為園區內的工業遺存,經過保留改造再利用,將被賦予新的使命,伴著百年鋼鐵記憶,實現由工業建筑向冬奧盛會策源地華麗轉型。
跟隨王懷慶走進N3—17轉運站改造項目現場,樓內電梯已經運營,職工正在對樓內墻壁進行粉刷。站在10層鳥瞰,施工現場盡收眼底,西十冬奧廣場項目已初具規模,員工餐廳、一爐主控室、N3—3轉運站、停車樓將于4月底完成內外裝修;N3—2轉運站、會議中心、聯合泵站、能源樓、N1—2轉運站、員工公寓將于5月底基本完成內外裝;壓差發電、小市政將于6月底完成。
王懷慶拿出一張竣工驗收計劃表遞給記者,上面清晰明確地顯示施工內容和節點計劃時間,王懷慶望著窗外整個施工現場堅定地說:“難點多、時間緊都不是問題!西十冬奧廣場項目建設意義重大,標準要求高,我們組織了1500名職工輪流堅守陣地,遵循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以工期為主線,安全、質量為紅線,以充分的項目準備、全面的施工策劃、先進的工程方案、充足的資源儲備、嚴格的過程控制、優秀的管理團隊和精心的施工管理為保障,確保工程項目整體高標準按期交工,打造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園區建設樣板工程!”
在西十冬奧廣場建設的背后,是園區開發部、首建集團、園區服務公司等單位通力協作、共擎眾舉的結果。
園區開發部西十冬奧廣場項目施工現場總協調羅剛表示,西十冬奧廣場項目已處于室外和室內裝修階段,主要針對施工、工期、質量、安全、協調管理等統一部署。對每個分部分項進行質量管控,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各項任務,在全方位、多措施保障安全防護工作的前提下,全力確保冬奧廣場整體按期交工,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向外望去恰逢晴空萬里,西側是“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南側是10萬平方米的首鋼工業旅游景點群明湖,東南方向則是以三高爐為代表的工業遺址群。經過對筒倉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再生的西十冬奧廣場坐落其中,真正是“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首鋼情結”。曾經大煉鋼鐵的鋼城沉靜下來,鉛華洗盡、塵埃落定,將實現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