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于3月18日-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500強跨國巨頭的董事長和CEO們齊聚釣魚臺國賓館,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化建言獻策。
礦業巨頭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夏杰思(Jean-SébastienJacques)3月18日上午在論壇間隙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前景非常有信心。即便是6.5%的GDP增速,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增量。而鋼鐵行業去產能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將給力拓等礦企帶來更多的利好和機會。”
鋼鐵去產能帶來更多機會
45歲的夏杰思自去年7月履新力拓CEO崗位,今年第一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中國對我們的業務非常重要,因為力拓最大的股東是中鋁,而且中國也是我們最大的市場,去年大約43%的營收是從中國市場產生的。”他說。
作為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力拓2016年財報顯示,力拓全年合并銷售收入338億美元;當期收益51億美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也成功扭虧,從2015的虧損8.66億美元大幅提至2016的凈利潤46.17億美元。資產負債率持續降低至17%。
談及業績,夏杰思心情顯然很好。他微笑著向記者解釋,去年業績大增的原因,除了市場回暖的因素外,主要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提升效率、削減開支及負債的措施。“首先,鐵礦石價格是在去年第四季度才出現明顯回暖的,從全年均價來看并不太高。取得較好業績的主因,是公司的一直追求穩健可持續的戰略,包括對生產效率、資產質量、資產負債表、現金流及安全的嚴格管理。”
中國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在去年已完成6500萬噸去產能任務的基礎上,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且這5000萬噸并不包括被同樣列入整治重點的“地條鋼”產能。
目前,對國內過剩產能的淘汰出清,是否會帶來鐵礦石需求的下降成為業內爭論的焦點。夏杰思樂觀回應稱,“我并不會為中國鋼鐵去產能感到擔憂。”
他進一步解釋稱,首先,去產能必然會帶來一些改革,包括對落后、污染產能的淘汰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鋼鐵實際產量及高品位鐵礦石消費就會下降。相反,夏杰思認為,對像力拓這樣的礦企,去產能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要淘汰更多落后和污染產能,只會促使中國的大型鋼企更愿意消費高品位礦石以提高生產效率。”
巴西淡水河谷(全球第一大鐵礦巨頭)總裁兼CEO費慕禮也持類似的觀點。
3月18日上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力供給側改革”分論壇發言中,費慕禮表示,提升高品位鐵礦石配比及大力推廣鋼結構,會對中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及環境保護都有所助益。
費慕禮還提出,中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關停過剩產能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他提出了鼓勵鋼企使用高品位鐵礦,在基建、大型橋梁、建筑中提高鋼結構比例等建議。
“如果中國能順利完成在未來5年內化解1億-1.5億噸鋼鐵產能,相信不僅能給中國鋼鐵業,也會給全球鋼鐵業帶來利好。雖然目前去產能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我們相信,只要有改革的決心和意愿,中國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并與各方合作共贏。”費慕禮稱。
“一帶一路”建設利好礦業市場
去年以來,中國實施的供給側改革及下游復蘇,驅動了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市場的回暖。鐵礦石價格也從年初38美元最低點持續反彈上行,全年漲幅超過110%。今年以來受中國鋼廠利潤大增高爐利用率上升等影響,鐵礦石價格的漲勢繼續。
截至3月17日,鐵礦石價格風向標“普氏62%鐵礦石指數”報收于92美元/噸,這是今年來該指數第18次站在90美元以上。
站上90美元之后,鐵礦石價格將何去何從?2017年,礦業市場風往哪兒吹?
在3月17日舉行的力拓CEO圓桌會上,夏杰思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中國經濟狀況、中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全球鐵礦石供給增量、中國國產鐵礦產量等將會是影響2017年全球鐵礦石價格的四大關鍵因素。“我認為,這四個驅動因素中第一個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最后一個是比較難預測的。”
他解釋稱,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是四個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我們知道,中國為2017年設定了GDP增長6.5%的目標。由于中國經濟總量非常大,即使是6.5%,也意味著很大的增長量,包括更多鐵礦石、鋼鐵、銅礦的需求等。”
此外,夏杰思還強調,中國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是非常有信心。”
關于第二個鋼鐵業結構調整因素,如上文所述,夏杰思也認為會給力拓帶來更多機會而非挑戰;在全球鐵礦石供給方面,巴西淡水河谷和羅伊山等礦商今年都有擴產計劃,“預計今年新的產能可能有4000萬噸投入市場,”但夏杰思強調:“目前市場已充分考慮到了這些新增產量,預期已經得到消化,我們預計新增的產量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不會太大。”
而國內礦山復產量的情況,是業內最難預測的。夏杰思稱:“前些年中國國內的礦山產能約4億噸。但前年礦價大幅下跌部分礦山相繼停產,可能只剩下2.7億噸產能。綜合鐵礦石價格上漲、未來盈利前景等多方面因素,我們很難預測這部分產量是升還是降。”
此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礦業市場也是一個利好。”夏杰思認為,首先“一帶一路”會給中國及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帶來很大改善,對國內相關企業也是很好的機遇。對礦業公司來講“鐵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會拉動鐵礦石、銅等多種資源產品的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鐵礦石高價格、高產量的同時,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量也一直處于1億噸以上高位,截至3月10日,中國港口進口鐵礦石的庫存以達1.3億噸的記錄高位。
庫存高企的同時價格卻飆升,在“三高”怪象市場中,包括必和必拓和FMG等礦商及巴克萊、花旗等機構都對鐵礦石價格今年可能出現回落而發出預警。
必和必拓在財報中預測稱:“中國鋼鐵需求放緩、高港口庫存和低成本供應的增加將使市場在短期內面臨壓力。”標普全球普氏鋼鐵及原材料高級分析經理陳力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全球鐵礦石供給仍然相對過剩,高庫存影響下,這一波上行周期能持續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在專訪中,夏杰思強調,力拓作為礦業生產商無法控制鐵礦石價格走勢,但公司將繼續致力于提升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最低的成本優勢贏得競爭。財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力拓生產的鐵礦石噸礦平均現金成本已降至13.7美元/噸。即便礦價回落至50美元水平,力拓也仍然能維持較高的利潤率。
礦業巨頭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夏杰思(Jean-SébastienJacques)3月18日上午在論壇間隙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前景非常有信心。即便是6.5%的GDP增速,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增量。而鋼鐵行業去產能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將給力拓等礦企帶來更多的利好和機會。”
鋼鐵去產能帶來更多機會
45歲的夏杰思自去年7月履新力拓CEO崗位,今年第一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中國對我們的業務非常重要,因為力拓最大的股東是中鋁,而且中國也是我們最大的市場,去年大約43%的營收是從中國市場產生的。”他說。
作為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力拓2016年財報顯示,力拓全年合并銷售收入338億美元;當期收益51億美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也成功扭虧,從2015的虧損8.66億美元大幅提至2016的凈利潤46.17億美元。資產負債率持續降低至17%。
談及業績,夏杰思心情顯然很好。他微笑著向記者解釋,去年業績大增的原因,除了市場回暖的因素外,主要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提升效率、削減開支及負債的措施。“首先,鐵礦石價格是在去年第四季度才出現明顯回暖的,從全年均價來看并不太高。取得較好業績的主因,是公司的一直追求穩健可持續的戰略,包括對生產效率、資產質量、資產負債表、現金流及安全的嚴格管理。”
中國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在去年已完成6500萬噸去產能任務的基礎上,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且這5000萬噸并不包括被同樣列入整治重點的“地條鋼”產能。
目前,對國內過剩產能的淘汰出清,是否會帶來鐵礦石需求的下降成為業內爭論的焦點。夏杰思樂觀回應稱,“我并不會為中國鋼鐵去產能感到擔憂。”
他進一步解釋稱,首先,去產能必然會帶來一些改革,包括對落后、污染產能的淘汰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鋼鐵實際產量及高品位鐵礦石消費就會下降。相反,夏杰思認為,對像力拓這樣的礦企,去產能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要淘汰更多落后和污染產能,只會促使中國的大型鋼企更愿意消費高品位礦石以提高生產效率。”
巴西淡水河谷(全球第一大鐵礦巨頭)總裁兼CEO費慕禮也持類似的觀點。
3月18日上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力供給側改革”分論壇發言中,費慕禮表示,提升高品位鐵礦石配比及大力推廣鋼結構,會對中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及環境保護都有所助益。
費慕禮還提出,中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關停過剩產能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他提出了鼓勵鋼企使用高品位鐵礦,在基建、大型橋梁、建筑中提高鋼結構比例等建議。
“如果中國能順利完成在未來5年內化解1億-1.5億噸鋼鐵產能,相信不僅能給中國鋼鐵業,也會給全球鋼鐵業帶來利好。雖然目前去產能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我們相信,只要有改革的決心和意愿,中國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并與各方合作共贏。”費慕禮稱。
“一帶一路”建設利好礦業市場
去年以來,中國實施的供給側改革及下游復蘇,驅動了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市場的回暖。鐵礦石價格也從年初38美元最低點持續反彈上行,全年漲幅超過110%。今年以來受中國鋼廠利潤大增高爐利用率上升等影響,鐵礦石價格的漲勢繼續。
截至3月17日,鐵礦石價格風向標“普氏62%鐵礦石指數”報收于92美元/噸,這是今年來該指數第18次站在90美元以上。
站上90美元之后,鐵礦石價格將何去何從?2017年,礦業市場風往哪兒吹?
在3月17日舉行的力拓CEO圓桌會上,夏杰思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中國經濟狀況、中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全球鐵礦石供給增量、中國國產鐵礦產量等將會是影響2017年全球鐵礦石價格的四大關鍵因素。“我認為,這四個驅動因素中第一個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最后一個是比較難預測的。”
他解釋稱,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是四個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我們知道,中國為2017年設定了GDP增長6.5%的目標。由于中國經濟總量非常大,即使是6.5%,也意味著很大的增長量,包括更多鐵礦石、鋼鐵、銅礦的需求等。”
此外,夏杰思還強調,中國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是非常有信心。”
關于第二個鋼鐵業結構調整因素,如上文所述,夏杰思也認為會給力拓帶來更多機會而非挑戰;在全球鐵礦石供給方面,巴西淡水河谷和羅伊山等礦商今年都有擴產計劃,“預計今年新的產能可能有4000萬噸投入市場,”但夏杰思強調:“目前市場已充分考慮到了這些新增產量,預期已經得到消化,我們預計新增的產量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不會太大。”
而國內礦山復產量的情況,是業內最難預測的。夏杰思稱:“前些年中國國內的礦山產能約4億噸。但前年礦價大幅下跌部分礦山相繼停產,可能只剩下2.7億噸產能。綜合鐵礦石價格上漲、未來盈利前景等多方面因素,我們很難預測這部分產量是升還是降。”
此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礦業市場也是一個利好。”夏杰思認為,首先“一帶一路”會給中國及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帶來很大改善,對國內相關企業也是很好的機遇。對礦業公司來講“鐵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會拉動鐵礦石、銅等多種資源產品的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鐵礦石高價格、高產量的同時,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量也一直處于1億噸以上高位,截至3月10日,中國港口進口鐵礦石的庫存以達1.3億噸的記錄高位。
庫存高企的同時價格卻飆升,在“三高”怪象市場中,包括必和必拓和FMG等礦商及巴克萊、花旗等機構都對鐵礦石價格今年可能出現回落而發出預警。
必和必拓在財報中預測稱:“中國鋼鐵需求放緩、高港口庫存和低成本供應的增加將使市場在短期內面臨壓力。”標普全球普氏鋼鐵及原材料高級分析經理陳力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全球鐵礦石供給仍然相對過剩,高庫存影響下,這一波上行周期能持續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在專訪中,夏杰思強調,力拓作為礦業生產商無法控制鐵礦石價格走勢,但公司將繼續致力于提升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最低的成本優勢贏得競爭。財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力拓生產的鐵礦石噸礦平均現金成本已降至13.7美元/噸。即便礦價回落至50美元水平,力拓也仍然能維持較高的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