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與山城相依的本鋼集團廠區上空,只見一片蔚藍,看不見一絲煙霧。從昔日的“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到今日的“洗肺之城”,這背后是本鋼集團承擔社會責任,踐行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的生動實踐,更是本鋼集團根植“企業城市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力促“綠色生態本鋼”建設的主動作為——
“企業再困難,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味追求效益;資金再緊張,也不能減少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投入。”本鋼集團領導的話語擲地有聲。
于是我們看到,2008年至今,在鋼鐵行業形勢急轉直下的這段時間里,本鋼集團毅然“大手筆”實施環保治理——陸續投資111億元,關停并拆除了14座高爐、14臺90平方米以下小燒結機、5座焦爐。截至2015年底,本鋼集團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已全部完成。同時,本鋼集團全面提升技術裝備和環保設施裝備水平。“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約170億元,自主實施近200項環保提升改造項目。累計實現減排煙粉塵20784噸、二氧化硫22403噸、氮氧化物2066.89噸、COD4568噸、氨氮145噸。在全面完成國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中各項環境保護任務的同時,為本溪市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做出了突出貢獻。
源頭入手鎖定污染
作為鋼鐵企業,主要污染源涵蓋廢氣、廢水、廢渣及噪聲等各方面。為此,本鋼集團把源頭控制作為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務,累計投入24.4億元資金,全面完成“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和“青山工程”共計95項省、市長責任狀項目的治理任務。
在“藍天工程”方面,本鋼集團先后對板材、北營兩廠區煉鐵廠7臺燒結機實施了脫硫治理工程,實施各料場防風抑塵網治理項目,完成板材發電廠3臺220噸燃煤鍋爐脫硫脫硝治理和三電車間熱電聯產改造等項目,實現重點工序產生廢氣全部達標處理的目標,污染物有組織排放穩定達標、無組織排放基本受控。
在“碧水工程”方面,本鋼集團首先加強了各生產工序中水的自循環管控,然后按照分質利用、串級使用原則,形成全公司大循環利用系統。在2012年投資3.2億元,實施完成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焦化酚氰污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板材冷軋廠廢水站設施改造等43項廢水治理工程。2016年又投資2300萬元完成了東風廠區焦化酚氰污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項目。同時,在日常生產中,根據水質成分不同,本鋼集團將各種廢水分類用于高爐沖渣、料場噴灑、綠化養護等方面,通過減少廢水排放、節約新水的各項舉措,推進工業水資源利用最大化發展。
在“青山工程”建設中,本鋼集團實施了礦業南芬露天礦、礦業歪頭山礦、北營公司礦山等排土場、采場、尾礦庫等10余項治理項目,范圍覆蓋了本鋼集團大部分礦山區域,復墾綠化面積累計達4000余畝,種植各種樹木近1000萬株。伴隨著“青山工程”建設的推進實施,昔日亂石遍地、沙塵漫天的景象大改觀,如今已是綠野無邊的美麗風景,與城市的生態景觀帶融為一體。
強化管理多措并舉
板材發電廠熱電車間副主任于大彭的手機里有一個特殊微信群,叫“電廠環保工作群”。每天,于大彭都要關注群里的各項污染物排放指標數據情況,發現超標現象,第一時間上報,并組織進行處理。“這個群,每名職工都可以隨時匯報和了解單位環保工作情況,促進各類問題的及時解決。”于大彭告訴記者。
類似板材發電廠的這種工作管理方式只是本鋼集團全面強化環保管理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全集團范圍內各類環保專項工作管理群超過200余個,大家通過便捷的通訊渠道,把工作融入生活,實現管理精細化、高效化,合力推進本鋼集團環保水平提升。
在環保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方面,本鋼集團通過黨委會議、董事會會議及主管領導專業會議,結合國家和省、市環保政策要求,及時部署落實各項環保相關工作。環保管理部每季度組織召開全集團環保工作例會,對國家最新環保政策進行全面解讀和貫徹學習,從對環保法律法規的認識角度,夯實全體員工環保責任意識。
為更加扎實有效地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等國家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本鋼集團及時修訂完善了企業內部的各項環保制度,2013年以來累計修訂制度16部,現行制度18部。制訂本鋼集團環保管理責任規定,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以責任推進環保政策認知,從制度層面規范各項環保工作的實施。同時,本鋼集團實施環保工作“正激勵”政策,通過重在鼓勵先進、幫扶落后的考核模式,推進環保工作的高效開展。
為全面推進污染物達標排放管理要求,本鋼集團始終堅持履行企業自行監測的要求和責任,確立了以環境監測指標為核心的環境質量管理方針,按年度開展各工序、各污染源點的監測工作。通過全面實施環境監測,指導各單位環保設施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管理,有效督促超標排放問題的整改。根據2016年統計,本鋼集團環境監測站共完成環境空氣質量、廠區大氣降塵、污染源點排放、廠界噪聲等各項污染因子監測任務,落實報出監測數據8500個,使各項環保指標得到了全方位的控制。
全力打造“綠色名片”
綠樹陰濃夏日長,百般紅紫斗芳菲。走進如今的本鋼集團廠區,頓時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在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的過程中,本鋼集團積極推進“花園式”廠區建設,走城市與工廠融合發展之路。多年來,本鋼集團堅持技改不增一寸地、環保不減一分綠的發展思路,推進廠區綠化美化建設。十多年來,經過創新設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本鋼廠區實現綠色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綠化草地與主體廠房搭配協調,賞心悅目。層次分明的綠化帶、色彩斑斕的花草樹木,環繞著茵茵綠地,勾勒出本鋼集團發展的綠色藍圖。
近年來,本鋼集團投入大量資金,完成了本鋼四號五號門衛周邊、濱河路、軋鋼南路、煉鐵廠景區、北營濱河北路、北營路綠化帶等76個綠化項目,種植灌木、花灌木等40余種植物,累計達100余萬株,使廠區綠化面積達可綠化面積的91.9%以上。
如今的本鋼,綠樹掩映,芳草萋萋,花香怡人,與一座座雄偉的廠房相互輝映;如今的本溪,天空更藍,河水更碧,群山更青,城市與企業彰顯出和諧的發展韻律。作為重工業生產企業,本鋼集團將秉承特大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保持綠色環保在路上的發展精神,持續打造本鋼集團“綠色名片”。
資訊編輯:黃云 0701-2162363
資訊監督:張端 021-26093430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且僅代表原作者觀點,轉載并不意味著Mysteel贊同其觀點,或證明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與準確性,本文所載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直接決策建議。轉載僅為學習與交流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Mysteel 021-26093490聯系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