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水鋼的轉型發展也進入關鍵期。上半年,在公司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水鋼經營效果有所改善,經營生產不斷向好,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凝神鑄魂走新路,改革突破譜新章”,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新時期水鋼精神為實現 “保生存、求突破”目標蓄勢聚力,促水鋼筑基鑄魂,揚帆遠航。
在“七一”即將到來之際,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充分展示公司上下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忠誠、擔當、務實、創新”的精神面貌,鼓勵全體干部職工在新長征路上再接再厲,勇立新功!
5月份,水鋼克服高爐鐵水供應不穩定、廢鋼資源入爐困難等諸多不利因素,努力提高廢鋼裝入量,充分釋放煉鋼產能,降低鐵水單耗,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意味著水鋼節鐵增鋼工作取得實質性進步,新的“節鐵增鋼生產模式”已經形成并初顯成效。
尋找“答案” 組織實施
“利用低價廢鋼置換高價鐵水,降低綜合生產成本,提高鋼產量,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公司總調副總調度長郭翔一語道出開展節鐵增鋼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面對殘酷的市場價格博弈,通過提高廢鋼冶煉比例,降低噸鋼鐵水消耗,已經成為冶金行業經營生產的主導方針之一。水鋼也從去年開始實施“節鐵增鋼生產模式”,但受設備、技術等諸多因素限制,廢鋼裝入量難以提升,節鐵增鋼效果并不明顯。
“為什么全國大部分鋼廠都盈利了,我們的加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癥結到底在哪里?”節鐵增鋼工作開展以來,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問題困擾著公司領導。
一個偶然的機會,問題找到了答案。今年4月,為解決軋鋼定尺定支、打包松等問題,公司派郭翔帶隊到九鋼、萍鋼學習考察。公司副總經理夏朝開要求郭翔對標學習的同時,認真了解對方開展節鐵增鋼工作的做法。在學習交流過程中,細心的郭翔發現這些鋼廠按照870公斤/噸的鐵水單耗組織生產,完全不用生鐵類精料,只用輕、中、小型廢鋼,節鐵增鋼力度非常大。經過實地深入了解,郭翔得到了令自己興奮不已的“答案”,回到水鋼后,他立即向夏朝開匯報。公司總經理張新建聽到匯報后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召開相關會議,研究解決收得率低、廢鋼入爐難、裝入量波動大等問題,制定攻關方案,對廢鋼采購、堆放、裝卸、供給,煉鋼設備、工藝優化等做全面系統安排部署。由公司生產運輸部牽頭組織、督促機動部、原材料分公司、博宏公司等單位,按照分工緊鑼密鼓開展廢鋼斗改造、一煉鋼廠房改造、廢鋼采購等各項工作。
一系列措施在各單位的扎實推進下,5月份,煉鋼加工成本同比4月份大幅降低,水鋼節鐵增鋼效益充分顯現。
先算后干 合理采購
隨著冶金行業的節鐵增鋼“生產秘密”從隱蔽到公開,逐步嘗到甜頭的各大鋼廠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爭奪廢鋼資源,新一輪的廢鋼采購競爭拉開序幕。
6月3日,夏朝開要求公司生產運輸部組織技術中心、煉鋼廠、原材料分公司、博宏公司,對目前使用廢鋼的收得率進行跟蹤,對廢鋼收得率進行測算,制定最優入爐結構,又結合采購價,最終測算出性價比最高的廢鋼入爐結構,為采購廢鋼品種提供了重要依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面對本地廢鋼資源少、外地資源豐富但物流成本高、周邊鋼廠大量使用現金收購廢鋼導致水鋼采購難等現狀,原材料分公司主動與相關單位加強溝通,共同開發“經濟用料”,積極拓展廢鋼供應渠道,保證煉鋼生產,控制采購成本,并將進廠廢鋼督察列入打假堵漏范疇,從源頭上保證質量。
5月份,公司廢鋼采購從過去按計劃采購改為按庫存采購,在公司倡導“鋼絲庫存”的思路下,原材料分公司爐料室主任藍天和副主任羅峰邊算邊干,在密切關注行業走勢,與同行業對標的基礎上,既要隨時掌握煉鋼廠使用廢鋼情況和廢鋼庫存情況,又要隨時與供應商保持聯系,確保每天均衡發車。
6月9日,受雨季和高溫天氣影響,重慶、六盤水供貨商只有十多車廢鋼進廠,廢鋼告急,藍天和羅峰馬不停蹄走訪六盤水市周邊供應商,請求支援,緩解了廢鋼緊張狀況,保證了煉鋼生產所需。“庫存大占用資金,庫存少影響生產,工作是驚心動魄。”藍天說。
優化工藝 做大產能
節鐵增鋼,煉鋼工序是關鍵環節,在鐵水穩定的情況下,只有通過煉鋼工序最大幅度增加鋼產量,才能實現公司效益最大化。
煉鋼廠生產保供室主任龔建華以每天冶煉10000噸鐵水為例,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增加廢鋼用量后,每天冶煉10000噸鐵水可生產鋼10830噸,即每天可多生產鋼830噸,按每月30天計算,每月可多生產鋼24900噸,多生產的鋼剔除生產成本后,即為節鐵增鋼創造的效益。
節鐵增鋼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牽一發而動全身。由于廢鋼斗容量有限,搭配入爐冶煉的廢鋼結構復雜又多為輕薄料,裝入量少且裝斗速度慢,嚴重制約了煉鋼生產。煉鋼廠在公司領導及各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認真梳理、改進每個環節,千方百計為節鐵增鋼創效益。按照公司要求,改造廢鋼斗增加其容量,將廢鋼裝入量提升到20噸左右。針對準備車間原料廢鋼工和行車車間3、4號行車工崗位,開展“提高廢鋼加入合格率”勞動競賽,提高職工的工作激情。通過精心操作,減少鋼水過氧化和噴濺,降低轉爐石灰、輕燒白云石消耗,石灰加入量由之前的噸鋼45公斤左右減少到目前的噸鋼30公斤左右,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因渣量減少提升了鋼水中金屬收得率,增加了產量。
為了創造最大效益,煉鋼廠克服廢鋼裝入、轉爐操作等困難,從5月14日果斷停用價格高的生鐵,全部使用廢鋼,全力推進生產提速工作,提高轉爐生產節奏,縮短冶煉周期,提升消化鐵水的能力,班產及平均日產水平均有較大提高。6月7日,煉鋼廠日產鋼11650噸,創下爐役檢修以來最高單日產量,鐵水消耗創下噸鋼886公斤的歷史紀錄。
在節鐵增鋼生產過程中,煉鋼廠干部24小時跟班,緊盯廢鋼裝入量及過程控制。煉鋼車間、準備車間、行車車間、連鑄車間精心組織、精細操作,確保生產穩定順行。煉鋼廠廠長胡友紅只要有時間就守在現場,準備車間副主任馮慶濤每天在現場工作12小時以上,廢鋼工段段長劉漫三個多月只休息了一天,每班負責搭配、裝料的2名廢鋼工吃飯都沒有時間……
智慧和汗水換回來一個個捷報:5月份,煉鋼廠噸鋼鐵水消耗降低到927公斤,多產鋼21496噸,為公司效益最大化立下汗馬功勞。
服務大局 全力保障
節鐵增鋼效果凸顯的背后,有著博宏公司的重要支撐。5月份以來,每天外購進來數千噸的廢鋼通過局車、汽車運送到各個堆放場地,博宏冷料廠既要確保卸車及時,做好廢鋼加工,還要根據煉鋼廠的廢鋼結構計劃做好運輸保供工作,壓力和挑戰巨大。
一煉鋼廠房作為打包塊堆放場地劃歸冷料廠管理后,為了方便裝卸,滿足煉鋼生產需求,冷料廠用一個月時間將一煉鋼廠房內的4臺行車恢復并改造為電磁盤吊;利用落錘將冷床坑內凸起的水泥樁等物件砸平后鋪墊平整;將挖掘機改造使用,實現挖掘、裝卸、磁盤吊“一機三用”……期間,沒有請一個外援,全部工作由冷料廠干部職工自行完成。
由于煉鋼廠廢鋼場地有限,冷料廠必須24小時作業,按照煉鋼廠要求將所需廢鋼運輸到現場。為此,廠三級以上領導干部24小時值班,每天不少于3次到廢鋼坑、一煉鋼和冷料廠內循環了解廢鋼堆放、使用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在自身生產設備緊缺的情況下,專門派駐一臺裝載機幫助煉鋼清理廢鋼場地和裝斗,為提高廢鋼的裝入量和煉鋼生產效率創造條件,得到煉鋼廠的贊揚。
煉鋼生產節奏加快后,冷料廠從過去350人縮減到現在188人,每天物流吞吐4000余噸,每天返回各類廢鋼加工量從原來的35噸逐步增加到50噸,每天運輸廢鋼達80車次,集中卸車最高達71個車皮,6月13日廢鋼輸送量達2192噸。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數據背后,是冷料廠干部職工用忠誠與擔當譜寫的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只要對公司有效益的事都抓緊落實,只要每道工序都找到突破口,只要各單位高效協同配合,節鐵增鋼一定能為公司創造更大效益。”夏朝開說。在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節鐵增鋼在水鋼開花結果,干部職工用激情與斗志再次擂響戰鼓,必將譜寫水鋼經營生產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