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林立、鋼花飛濺,曾是石景山區工業文明的標志,也是過去人們對石景山的印象。如今,隨著曾經的“鐵色”漸漸褪去,石景山區重新涂上一抹抹“綠色”。
五年來,首鋼關停搬遷,京能、高井兩個燃煤電廠先后關閉,石景山徹底告別燃煤,成為北京市第三個“無煤區”。取代以往的重工業,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文化創意、商務服務、旅游休閑五大支柱產業,正在不斷壯大。
其中,現代金融發展最為迅猛。2013年,金融業已經首次反超工業,成為石景山的第一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現代金融產業收入增長近15倍,稅收增長近29倍,增速居石景山區各行業之首。同時,高端綠色逐漸成為石景山新的名片,一條“長安綠軸”正在京西這片土地上崛起。
攝影師從無處選景到處處是景
連續十余年,家住石景山的攝影愛好者敬萬合老人用手中的相機定格下周圍環境的變化。阜石路高架橋建設期間,他曾拍下建設的全過程。
四年前,敬萬合在拍攝的近30萬張照片中精選出數百張,又根據照片主題將其分為12集,主題為“美麗石景山”。敬萬合說,翻翻照片會發現,這幾年石景山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
“照片最有發言權”,敬萬合翻出自己拍攝的照片說:“你看,石景山游樂園南側廣場的變化多大。”這是他最近常去的拍攝點,也是石景山區正在打造的“長安綠軸”上一個重要節點。
過去這里是一個面積2.2公頃的空曠廣場,只有少量花壇,既不美觀也缺少實用功能。2016年,石景山區將這處平面廣場改造成了立體式街邊花園,豐富植物種類,增加彩色綠化帶,以一條在綠地里穿梭起伏的景石序列來承載觀賞、種植池、座椅、步道等功能,整體設計風格顯得青春、靈動。如今,這里已成為附近居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
以前,敬萬合在拍攝時往往尋找很久也找不到自己渴望聚焦定格的畫面。如今,用他的話說,“隨便一拍,便能成景”。
打造由城市通向自然的綠色軸線
在敬萬合拍攝的照片中,這幾年,照片的色彩漸漸有了變化——“綠色”越來越濃。鏡頭隨處一放,就是新的花壇或者綠化帶。
家住長安街十幾年的王穎對此也深有體會。她說,如今,一路從東邊開車過來,剛到玉泉路,進入石景山,道路兩側馬上綠起來。
按照北京市城市發展定位,石景山區作為城市功能拓展區之一,依托山水優勢,打造“一山、一河、一軸、兩心六廊、多點成網、生態社區”的綠地空間布局。
“一軸”即長安綠軸石景山路。石景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東起玉泉路,西至永定河,聯系了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東部城市公園群等重要節點,是石景山區聯系北京東部城區的重要通道,也是石景山區最具有歷史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綠色軸線。
這條“長安綠軸”正構建起石景山區生態發展的骨架。
2015年,石景山區啟動長安綠軸升級改造,完成東起玉泉路西到永定河8.7公里的石景山路全線規劃設計,并先期完成玉泉路至古城大街長6.1公里的改造。
綠化景觀通過植物補植,豐富道路兩側綠地層次,改善植物群落,同時更換長勢不良、大小不一的行道樹。局部將行道樹樹池綠帶連通,提高主干道的景觀形象,保持長安街整體風格,延續莊重、大氣的道路特色。
如今,沿石景山區一路行來,在老山段,路旁的綠地花池不僅拓寬、拆除了護欄,還引入了人行步道。在路邊行走,猶如漫步花園。在八角段,綠化不僅濃密,而且從平面變成了立體,沿著地勢走向,植被的高低和景觀的造型都拉開了層次。
未來,長安綠軸將繼續實施西段地區的綠化建設,通過整合現狀綠地,以科學生態的設計方法突出石景山綠色宜居的區域特點,打造一條由城市通向自然的綠色軸線。
金融業反超工業成第一產業
“樓更高了”,也成為敬萬合多年拍攝石景山的體會。“以前,長安街西延線上常年只有幾棟大樓”,敬萬合說,現在拍的片子里,長安街沿線商業區拔地而起,寫字樓也越來越多。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高樓林立背后孕育的是石景山區產業布局的新版圖。
以首鋼為旗幟,石景山曾是北京城首屈一指的老牌工業區。2010年起,首鋼等一批工業遷出,石景山全面轉型第三產業。守著長安街西延長線的優越地理位置,高收益的金融產業成第一選擇。
如何確定發展方向?石景山區金融辦主任楊京春說,在全市各區金融格局基本形成的情況下,石景山得另辟蹊徑,走差異化路線。通過吸引新興金融機構,石景山將眼光瞄準了創新型的保險業態。
從高處俯瞰,坐落在西山八大處山麓的北京保險產業園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作為全國首家服務于保險創新發展的主題產業園區,將成為昔日“鋼鐵巨人”向“金融新秀”轉身的標志。
不同于其他金融產業園區,“新”是這里的突出特點。壽險及財險總部、保險資管、保險電商等保險全產業鏈在這里集聚,目前,保險產業園累計入駐機構18家,累計實現稅收超過17億元。
石景山區現代金融產業從起步之初只有7家支行、2家保險支公司,發展到目前擁有186家機構安家落戶。2011年以來,石景山區域內工業制造業從100多家直線下降至如今的40余家,與此相反,現代金融企業已入駐上百家。2013年,石景山金融業首次反超工業成第一產業。“十二五”期間,現代金融產業收入增長近15倍,稅收增長近29倍,增速居石景山區各行業之首。2017年第一季度,石景山金融產業收入350億元,對區域財政貢獻為20%。
金融機構落戶形成“長安金軸”
不止是保險產業園,在東起玉泉路,西至首鋼廠東門約7公里范圍內,一條“長安金軸”正加速形成。
“長安金軸”,是石景山區為未來金融產業發展制定的藍圖。以銀河商務區為起點,以長安街沿線現代金融產業基地、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等項目為依托,圍繞長安街西延長線這條交通優勢主軸,引進新型金融機構,打造一條首都“長安金軸”。
目前,石景山區內80%的金融機構在這里布局,聚集了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天安人壽等總部型金融機構。
長安街西延工程也將提速,重點打造以創新金融為核心,集現代金融、高端商務為一體的長安金軸。同時,以高標準規劃建設沿線建筑及景觀,注重綠色生態元素特色打造,以更高標準推進“長安綠軸”升級版落地。
未來,石景山將繼續轉型之路。“十三五”時期,石景山區發展定位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極、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國家級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支持基于互聯網的金融產品、服務、技術和平臺創新,大力促進保險服務業以及各類金融機構、金融業態的發展和聚集,加快建設國家級金融創新示范區。
同時,圍繞長安金軸、中關村石景山園、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京保險產業園等重點功能區,石景山區將繼續培育高端產業要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構建高端的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訪談
石景山區委書記牛青山
堅持黨建統領,全力疏解非首都功能
新京報:過去五年中,石景山區全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什么?
牛青山:過去幾年中,石景山區在轉型發展的實踐中把黨建統領作為最大法寶、最大戰略、最大政績和最迫切的任務。明確黨的建設與業務工作,不僅是“同時”的關系,更是“統領”的關系,強化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強化黨對全區各項事業的領導力。
新京報:石景山區一直以來都走在全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前列,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牛青山:隨著首鋼搬遷調整工作完成,石景山區最大的疏解任務已完成,但我們區仍存在一些違法建設和低端業態,與首都功能定位和石景山區高端綠色的發展理念相違背。
我們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扎實推進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建設,以冬奧組委入駐為契機,全力打造冬季體育運動特色城區和國際體育交流重點城區。同時,積極搭建與延慶、張家口、曹妃甸、保定、涿州、定興的區域交流合作新平臺。根據北京市工作部署,堅持“疏”“控”兩端發力,完成了市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
新京報:石景山區提出“高端綠色”發展理念,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牛青山:幾年來,石景山區在“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亂”上持續發力,打造“有山、有水、有城、有業、宜居”的首都城市西大門。
在“增量高端”方面,明確了新建住宅二星級、公建三星級的綠色建筑地區標準,京西商務中心成為北京首個、全國最大的綠色三星建筑群,北京保險產業園、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的規劃都達到了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大力培育壯大五大主導產業,在外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內部首鋼涉鋼產業全部停產產業空心化的雙重壓力下,區域經濟逆勢上揚,主要指標快速增長。
在“存量提升”方面,對現有基礎設施、現有機構,包括學校、醫院、養老等,進行全面梳理、全面提升。實施“西綠東引”工程,蓮石湖、長安綠軸等綠化美化項目,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1.3%;徹底實現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資源謀發展的路徑轉換,提前一年完成“無煤區”建設任務。
在“依法治亂”方面,到2017年底拆除全部300萬平方米存量違建,實現建設“基本無違建區”目標。
新京報:近年來石景山區堅持改革創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成果,具體有哪些舉措?
牛青山:近年來,石景山區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北京市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和全國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創造了石景山模式,走在了全國前面。
同時,積極推行信訪代理制改革,本著把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建設成為“代理人民訴求之家、為民排憂解難之家、維護公平正義之家、法治宣傳教育之家、征集人民建議之家和人民群眾滿意之家”的目標,建立“三級代理”工作格局,實行信訪積案包案制度。
我們還深入探索“老街坊”居家養老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石景山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還有持續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年度考核制度改革、集體經濟改革和區屬國有企業改革等,這些創新都很好地解決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我眼中這五年】
1、這五年來發生在你身上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十余年拍攝石景山的攝影愛好者敬萬合:這五年,我所生活的石景山區建筑越來越高,越來越漂亮。主要的道路兩旁都有綠化帶,樹、草坪、花朵都越來越多。
2、你覺得這五年來北京發生了哪些變化?
敬萬合:北京的道路更寬了,也更多,四通八達。五年前,我們家附近只有一趟公交車,乘車很擁擠。現在公交車更多,每一個車站也都有引導員,乘車秩序更好。
3、未來你最期望看到的變化是什么?
敬萬合:期待加強城市管理,最近去拍攝了一個社區改造前的樣子,兩個院子非常臟亂,亂搭亂建,施工裝修房子的垃圾到處堆放。像這些違建和臟亂差的小區應該更好地治理。
五年來,首鋼關停搬遷,京能、高井兩個燃煤電廠先后關閉,石景山徹底告別燃煤,成為北京市第三個“無煤區”。取代以往的重工業,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文化創意、商務服務、旅游休閑五大支柱產業,正在不斷壯大。
其中,現代金融發展最為迅猛。2013年,金融業已經首次反超工業,成為石景山的第一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現代金融產業收入增長近15倍,稅收增長近29倍,增速居石景山區各行業之首。同時,高端綠色逐漸成為石景山新的名片,一條“長安綠軸”正在京西這片土地上崛起。
攝影師從無處選景到處處是景
連續十余年,家住石景山的攝影愛好者敬萬合老人用手中的相機定格下周圍環境的變化。阜石路高架橋建設期間,他曾拍下建設的全過程。
四年前,敬萬合在拍攝的近30萬張照片中精選出數百張,又根據照片主題將其分為12集,主題為“美麗石景山”。敬萬合說,翻翻照片會發現,這幾年石景山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
“照片最有發言權”,敬萬合翻出自己拍攝的照片說:“你看,石景山游樂園南側廣場的變化多大。”這是他最近常去的拍攝點,也是石景山區正在打造的“長安綠軸”上一個重要節點。
過去這里是一個面積2.2公頃的空曠廣場,只有少量花壇,既不美觀也缺少實用功能。2016年,石景山區將這處平面廣場改造成了立體式街邊花園,豐富植物種類,增加彩色綠化帶,以一條在綠地里穿梭起伏的景石序列來承載觀賞、種植池、座椅、步道等功能,整體設計風格顯得青春、靈動。如今,這里已成為附近居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
以前,敬萬合在拍攝時往往尋找很久也找不到自己渴望聚焦定格的畫面。如今,用他的話說,“隨便一拍,便能成景”。
打造由城市通向自然的綠色軸線
在敬萬合拍攝的照片中,這幾年,照片的色彩漸漸有了變化——“綠色”越來越濃。鏡頭隨處一放,就是新的花壇或者綠化帶。
家住長安街十幾年的王穎對此也深有體會。她說,如今,一路從東邊開車過來,剛到玉泉路,進入石景山,道路兩側馬上綠起來。
按照北京市城市發展定位,石景山區作為城市功能拓展區之一,依托山水優勢,打造“一山、一河、一軸、兩心六廊、多點成網、生態社區”的綠地空間布局。
“一軸”即長安綠軸石景山路。石景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東起玉泉路,西至永定河,聯系了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東部城市公園群等重要節點,是石景山區聯系北京東部城區的重要通道,也是石景山區最具有歷史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綠色軸線。
這條“長安綠軸”正構建起石景山區生態發展的骨架。
2015年,石景山區啟動長安綠軸升級改造,完成東起玉泉路西到永定河8.7公里的石景山路全線規劃設計,并先期完成玉泉路至古城大街長6.1公里的改造。
綠化景觀通過植物補植,豐富道路兩側綠地層次,改善植物群落,同時更換長勢不良、大小不一的行道樹。局部將行道樹樹池綠帶連通,提高主干道的景觀形象,保持長安街整體風格,延續莊重、大氣的道路特色。
如今,沿石景山區一路行來,在老山段,路旁的綠地花池不僅拓寬、拆除了護欄,還引入了人行步道。在路邊行走,猶如漫步花園。在八角段,綠化不僅濃密,而且從平面變成了立體,沿著地勢走向,植被的高低和景觀的造型都拉開了層次。
未來,長安綠軸將繼續實施西段地區的綠化建設,通過整合現狀綠地,以科學生態的設計方法突出石景山綠色宜居的區域特點,打造一條由城市通向自然的綠色軸線。
金融業反超工業成第一產業
“樓更高了”,也成為敬萬合多年拍攝石景山的體會。“以前,長安街西延線上常年只有幾棟大樓”,敬萬合說,現在拍的片子里,長安街沿線商業區拔地而起,寫字樓也越來越多。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高樓林立背后孕育的是石景山區產業布局的新版圖。
以首鋼為旗幟,石景山曾是北京城首屈一指的老牌工業區。2010年起,首鋼等一批工業遷出,石景山全面轉型第三產業。守著長安街西延長線的優越地理位置,高收益的金融產業成第一選擇。
如何確定發展方向?石景山區金融辦主任楊京春說,在全市各區金融格局基本形成的情況下,石景山得另辟蹊徑,走差異化路線。通過吸引新興金融機構,石景山將眼光瞄準了創新型的保險業態。
從高處俯瞰,坐落在西山八大處山麓的北京保險產業園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作為全國首家服務于保險創新發展的主題產業園區,將成為昔日“鋼鐵巨人”向“金融新秀”轉身的標志。
不同于其他金融產業園區,“新”是這里的突出特點。壽險及財險總部、保險資管、保險電商等保險全產業鏈在這里集聚,目前,保險產業園累計入駐機構18家,累計實現稅收超過17億元。
石景山區現代金融產業從起步之初只有7家支行、2家保險支公司,發展到目前擁有186家機構安家落戶。2011年以來,石景山區域內工業制造業從100多家直線下降至如今的40余家,與此相反,現代金融企業已入駐上百家。2013年,石景山金融業首次反超工業成第一產業。“十二五”期間,現代金融產業收入增長近15倍,稅收增長近29倍,增速居石景山區各行業之首。2017年第一季度,石景山金融產業收入350億元,對區域財政貢獻為20%。
金融機構落戶形成“長安金軸”
不止是保險產業園,在東起玉泉路,西至首鋼廠東門約7公里范圍內,一條“長安金軸”正加速形成。
“長安金軸”,是石景山區為未來金融產業發展制定的藍圖。以銀河商務區為起點,以長安街沿線現代金融產業基地、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等項目為依托,圍繞長安街西延長線這條交通優勢主軸,引進新型金融機構,打造一條首都“長安金軸”。
目前,石景山區內80%的金融機構在這里布局,聚集了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天安人壽等總部型金融機構。
長安街西延工程也將提速,重點打造以創新金融為核心,集現代金融、高端商務為一體的長安金軸。同時,以高標準規劃建設沿線建筑及景觀,注重綠色生態元素特色打造,以更高標準推進“長安綠軸”升級版落地。
未來,石景山將繼續轉型之路。“十三五”時期,石景山區發展定位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極、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國家級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支持基于互聯網的金融產品、服務、技術和平臺創新,大力促進保險服務業以及各類金融機構、金融業態的發展和聚集,加快建設國家級金融創新示范區。
同時,圍繞長安金軸、中關村石景山園、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京保險產業園等重點功能區,石景山區將繼續培育高端產業要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構建高端的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訪談
石景山區委書記牛青山
堅持黨建統領,全力疏解非首都功能
新京報:過去五年中,石景山區全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什么?
牛青山:過去幾年中,石景山區在轉型發展的實踐中把黨建統領作為最大法寶、最大戰略、最大政績和最迫切的任務。明確黨的建設與業務工作,不僅是“同時”的關系,更是“統領”的關系,強化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強化黨對全區各項事業的領導力。
新京報:石景山區一直以來都走在全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前列,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牛青山:隨著首鋼搬遷調整工作完成,石景山區最大的疏解任務已完成,但我們區仍存在一些違法建設和低端業態,與首都功能定位和石景山區高端綠色的發展理念相違背。
我們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扎實推進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建設,以冬奧組委入駐為契機,全力打造冬季體育運動特色城區和國際體育交流重點城區。同時,積極搭建與延慶、張家口、曹妃甸、保定、涿州、定興的區域交流合作新平臺。根據北京市工作部署,堅持“疏”“控”兩端發力,完成了市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
新京報:石景山區提出“高端綠色”發展理念,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牛青山:幾年來,石景山區在“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亂”上持續發力,打造“有山、有水、有城、有業、宜居”的首都城市西大門。
在“增量高端”方面,明確了新建住宅二星級、公建三星級的綠色建筑地區標準,京西商務中心成為北京首個、全國最大的綠色三星建筑群,北京保險產業園、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的規劃都達到了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大力培育壯大五大主導產業,在外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內部首鋼涉鋼產業全部停產產業空心化的雙重壓力下,區域經濟逆勢上揚,主要指標快速增長。
在“存量提升”方面,對現有基礎設施、現有機構,包括學校、醫院、養老等,進行全面梳理、全面提升。實施“西綠東引”工程,蓮石湖、長安綠軸等綠化美化項目,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1.3%;徹底實現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資源謀發展的路徑轉換,提前一年完成“無煤區”建設任務。
在“依法治亂”方面,到2017年底拆除全部300萬平方米存量違建,實現建設“基本無違建區”目標。
新京報:近年來石景山區堅持改革創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成果,具體有哪些舉措?
牛青山:近年來,石景山區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北京市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和全國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創造了石景山模式,走在了全國前面。
同時,積極推行信訪代理制改革,本著把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建設成為“代理人民訴求之家、為民排憂解難之家、維護公平正義之家、法治宣傳教育之家、征集人民建議之家和人民群眾滿意之家”的目標,建立“三級代理”工作格局,實行信訪積案包案制度。
我們還深入探索“老街坊”居家養老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石景山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還有持續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年度考核制度改革、集體經濟改革和區屬國有企業改革等,這些創新都很好地解決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我眼中這五年】
1、這五年來發生在你身上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十余年拍攝石景山的攝影愛好者敬萬合:這五年,我所生活的石景山區建筑越來越高,越來越漂亮。主要的道路兩旁都有綠化帶,樹、草坪、花朵都越來越多。
2、你覺得這五年來北京發生了哪些變化?
敬萬合:北京的道路更寬了,也更多,四通八達。五年前,我們家附近只有一趟公交車,乘車很擁擠。現在公交車更多,每一個車站也都有引導員,乘車秩序更好。
3、未來你最期望看到的變化是什么?
敬萬合:期待加強城市管理,最近去拍攝了一個社區改造前的樣子,兩個院子非常臟亂,亂搭亂建,施工裝修房子的垃圾到處堆放。像這些違建和臟亂差的小區應該更好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