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整合 詮釋完美“句號”
2013年年底,原材料供應部還原鐵生產線根據公司環保要求停產,崗位工人重新分流到結晶器修理間,負責檢修結晶器、扇形段。2014年取消5號連鑄機及小方坯結晶器維修間和6號、7號連鑄機結晶器維修間3項區域承包維修項目,節約修理費用180萬元。取消150噸轉爐區域承包維修,對廠內制鋼三部和檢修部進行人力調整,共同維護,節省修理費用288萬元。2014年年底,煉鋼廠主動承擔鑄機外協區域承包維修項目,辭退外協承包維護隊伍,減少外包合同金額1004.5萬元,減少外協承包人員140名。
2015年末,煉鋼廠實現“零勞務”,所有外包勞務人員的工作均由所在部室崗位人員完成,原勞務外包崗位有吊車司機、生產現場及辦公樓保潔、廠內保安、白灰制粉、異形坯火焰清理等崗位共101人,每年節省勞務費354萬元。
深挖內潛 收獲驚喜“感嘆號”
“什么?夜班就你一個電工?兩個地方同時有故障怎么辦?”
“哪邊生產緊張先處理哪邊,都緊張先保5號鑄機!因為5號鑄機生產重軌,是生命線!”
這是筆者與倒班維護電工劉士奇的對話。
2016年煉鋼廠進一步在檢修力量上想辦法,對全廠設備維護人員優化、整合,鑄機、轉爐及爐后除塵區域人員打破固有界限,倒班維護班組合并,減少倒班維護人員,倒班維護人員主要保當班正常生產。減下來的人員充實到白班,強化白班作用。建立片長引領專責班組制度,強化設備維護。重點在設備清理、緊固、潤滑、冷卻、堵漏、調整以及解體點檢和培訓上下功夫。
2016年2月開始,轉爐、鑄機、吊車倒班維護人員從148人減到80人,2017年3月初減至42人。現在一部、三部轉爐和鑄機維護每班各3名鉗工;自動化部負責全廠一部、三部的鑄機和轉爐四個區域,每班4人各負責一片;吊車部安排白班維護、鉗工、電工輪流值夜班。減下來的人員充實到白班,增加白班檢修維護力量。以制鋼一部為例,劃分成12個片區17個班組,每個班組3人,人員優化整合大大提升了檢修效率及缺陷消除速度,有力化解了人力不足的矛盾,實現了“白班8小時保夜班16小時”,保證了夜班生產設備穩定。同時,利用挖潛整合后的檢修維護力量,打破轉爐爐役修、鑄機年修集中檢修的傳統思維模式,將轉爐爐役檢修和鑄機年修項目按檢修項目工作量逐項分解到日修和定修中,能夠在平時定修干的活絕不進爐役修、年修,保證中修時集中檢修力量干大活,減少加班,降低外委維修工程費用。
舉措連連 演繹無窮“省略號”
2017年7月5日下午3點30分,維檢部得到設備部通知,原計劃第二天6號鑄機定修取消,但1號轉爐和6號精煉、7號鑄機當晚有停機機會。維檢部決定夜班組織消缺和維護設備,共投入人力63人,經過近12小時奮力夜戰,順利完成了夜間維修作業。
由于外協人員減少,煉鋼廠充分利用生產間隙,抓住一切機會組織開展消缺作業,同時結合轉爐、鑄機生產情況,開展細致的設備維護保養,重點加強日常設備維護,將設備整理衛生、緊固、潤滑、冷卻、堵漏、調整項目安排到專責班組維護項目任務單中;安排設備解體點檢;將年修和爐役修項目分解到日常定修;開展星級站所治理工作,重點提升液壓油精度和電氣站所電纜治理。
定修人手不夠,煉鋼廠自我挖潛,安排倒班職工休息班次出勤參與定修和換斷面消缺,逐步調動原料部職工參與到轉爐、鑄機定修,一部、三部維護人員相互支援,并利用操作維檢一部制的優勢,安排工藝職工參與設備檢修。通過檢修、維護力量的調配,基本滿足了設備檢修任務需求,有效保證了設備性能,降低了設備故障,減少了修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