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指出的是,行業平均利潤率與產能利用率并不總具有嚴格對等關系,利潤率高低還取決于處于邊際狀態企業的經營行為。比如,一些國家的鋼鐵產能利用率很低,但鋼鐵企業在市場不好時通常選擇停產,而不是虧本堅持生產。因此,行業利潤雖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相對較好的盈利水平。
《中國冶金報》記者:《指導意見》對鋼鐵行業在建、擬建項目是如何考慮的?
朱繼民:對于在建鋼鐵項目,《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對未按土地、環保和投資管理等法律法規履行相關手續或手續不符合規定的違規項目,地方政府要按照要求進行全面清理。凡是未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標準、環保要求的違規項目一律停建;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在符合布局規劃和環境承載力要求,以及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等基礎上,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請報告,報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并抄報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相關職能部門。上述職能部門在委托咨詢機構評估的基礎上出具認定意見,各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補辦相關手續。對未予認定的在建違規項目一律不得續建,由地方政府自行妥善處理;對隱瞞不報在建違規項目,一經查實,立即停建,金融機構停止發放貸款,國土部和環保部依據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予以處理,對涉及失職瀆職和權錢交易等問題的予以嚴肅查處,對監管不力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對于擬建鋼鐵項目,《指導意見》提出:“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各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
《中國冶金報》記者:《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過剩行業產能預警體系,該體系如何建立?
朱繼民:建立一個在法治和政府嚴格監管下,主要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鋼鐵行業運行體系,我國鋼鐵企業眾多,如果沒有完善的信息渠道和預警體系,難免繼續出現盲目投資現象,造成企業投資失誤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應盡快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和產業預警體系。
一是在鋼鐵項目投資仍需經過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政策環境下,投資主管部門應該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對項目申報的規模、進程等及時上網公布,對繞過核準亂上項目的行為予以處罰。
二是完善統計體系,建議國家統計局增設產能統計并按月公布。同時,針對相同爐型上報產能差別很大的現象,建議有關部門對產能標準進行統一規范。
三是建立產能預警制度。主要是委托行業協會或經濟運行研究機構定期發布產能利用率、行業利潤率等指標。這些指標應盡可能按產品類別、企業類型和地區等細化。
四是加強對進出口情況的分析、預警。
五是加強對企業經營狀況的監控、分析。一方面,加強對原料市場價格、鋼材市場價格信息的監控和分析;另一方面,要對不同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監控,對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