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供應端事件”成為部分大宗商品品種脫穎而出的關鍵詞,如鐵礦石、原油期貨。在經濟結構性調整和周期性挑戰下,大宗商品四季度面臨新的變數,部分研究人士認為,隨著主要工業品價格的大幅反彈,大宗商品目前已經出現較明顯的“拐點”特征,四季度有望走強。
多品種出現明顯拐點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楊為敩表示,“根據我們構建的以鐵礦石、原油、銅、鋁為主,各分類商品輪動的大宗商品價格研究框架,全球貨幣周期可能帶動商品價格共振上行,啟動新一輪的商品周期。中長期來看,基本面正給出越來越明確的收益率向上的信息。”
據介紹,該機構大宗商品價格研究框架重點關注兩部分,一是CRB是觀察PPI的一把標尺,因輸入性的影響,CRB通常領先于PPI兩個月;二是各個大宗商品品種之間也會呈現相對有序的輪動,同時考慮相關性及領先性的話,最重要的品種是鐵礦石及原油,稍次之的是鋁及銅。
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CRB指數累計上漲3.67%。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主力連續合約累計上漲32.56%,國內原油期貨累計漲24.72%,此外,滬銅、滬鋁期貨長線止跌跡象也逐漸明顯。
“在這個觀測框架下,我們后面面臨的可能不是逐步走入更深的通縮,而是一輪新的大宗商品周期的開啟。”楊為敩表示,CRB指數的波動的根源可能是全球貨幣周期的波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貨幣條件已經達成;在四類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中,已經有三類商品(鐵礦石、銅、鋁)的價格出現了明顯向上拐點的痕跡。
此外,他分析稱,從軟指標來看,當前通脹交易的情緒也在逐步抬升。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往往受預期影響而先行于PPI變化的南華期貨指數,今年以來的增長已經顯著加快。
基本面將是分水嶺
對于大宗商品四季度表現,中信證券相對更加看好宏觀金融屬性較明顯的品種,而受基本面影響較大的品種可能在經濟表現不佳的背景下難以走出出色行情。
中信證券分析師敖翀、唐川林表示,四季度,全球貿易和政治不確定性提升,流動性寬松和避險屬性會進一步強化品種的金融屬性。而從基本面來看,受制于四季度全球經濟疲軟,需求端繼續壓制工業品的基本面。從配置來看,貴金屬和基本金屬的表現預計要優于能源和黑色品種。農產品進一步受非洲豬瘟的影響,油脂仍有上行空間。
具體來看,宏觀品種方面,該機構指出,四季度原油供給端進一步減產可能性小而需求依然疲弱,供給寬松格局短期難以改變疊加庫存仍處上升周期,預計四季度布油中樞將承壓下滑至57美元/桶;貴金屬方面,流動性寬松與避險情緒將繼續支撐四季度金價上行。
對于“基本面”特征突出的品種而言,敖翀、唐川林分析,黑色系方面,目前鋼廠整體利潤較薄而上游原材料價格仍處高位,隨著四季度鐵礦石和焦炭等原材料供給格局轉向寬松,原材料價格中樞有望繼續回落5%-10%。基本金屬方面,政策利好下的消費預期改善供需基本面,成為支撐四季度金屬價格的核心邏輯。預計流動性寬松與供需緊平衡,庫存低位支撐銅價震蕩上行;需求穩定供給彈性小,供需缺口支撐四季度鋁價高位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