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9%,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3.4個百分點;1至3月份累計利潤下降36.7%,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張衛華在解讀數據時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決策部署逐步落實落地,企業復工復產不斷加快,工業產品銷售開始回暖,企業利潤呈現一些積極變化。
從行業來看,多數行業利潤有所改善。3月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利潤增速較此前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8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
數據顯示,3月份,電子、酒飲料茶制造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分別增長19.5%、7.5%;同期,農副食品加工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8.7%,增速比1至2月份加快26.5個百分點。
此外,先進制造業利潤改善明顯。3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0.5%,扭轉了前兩個月逾37%的下滑趨勢,這一增速也遠超整體制造業利潤增速35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私營、小型、外資企業利潤降幅不同程度收窄。3月份,私營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0.1%,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16.5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利潤下降17%,降幅收窄23.7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下降38.9%,降幅收窄14.7個百分點。
張衛華表示,雖然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狀況有所改善,但受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企業產品庫存上升較多、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成本壓力依然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利潤降幅仍然較大,盈利形勢仍不容樂觀。
多家機構預測,未來工業企業利潤降幅同比會收窄,但可能至少到二季度同比都很難回到正增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近期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如何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擴大內需,積極幫助企業穩生產、紓困解難將成為政策重點,預計后續財政政策將更為積極,幫助企業降低營業成本,通過減稅降費等方式緩解現金流壓力。(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