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生產組織 在變革中實現“效益軋鋼”
謀事要實,固在踐履。今年以來,軋鋼廠嚴格按照“以銷定產”原則,以追求高價位的產品規格為落腳點,搶抓市場機遇,根據市場需求訂單組織生產,通過做好線下軋機、導衛、輥環加工等大量準備工作,努力實現品種鋼生產24小時內可隨時切換規格,常規材生產8小時可隨時切換,形成四條軋線生產品規優勢互補,同時充分利用各類換規格時間進行設備維護,全力保生產順行。
與此同時,通過優化生產組織,緊密承接上道工序,2021年1-9月份,軋鋼廠生產工序加工費再度實現新突破,剔除大修外較2021年目標降低3%,較2020年目標降低9.9%。關鍵行動指標實現穩步提升,2021年1-9月份高線累計成材率98.74%,較2020年提升0.22%;棒線累計成材率101.62%,較2020年提升0.23%。棒材累計定尺率99.20%,較去年提升0.11%。一棒負差率-3.1%,完成二臺階-3.05%目標,二棒累計負差率-4.03%,完成三臺階-4.00%的目標。
加大創新力度 在突破中實現“品質軋鋼”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為追求“品質軋鋼”道路的行穩致遠,軋鋼廠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加快新品開發以及產品結構調整。2021年先后開發了45#圓鋼等多類新品種。結合年初系統大修契機,對2號高線風冷風機改造換新,在提升鋼材軋后冷卻速率的同時,進一步節約電耗45%-50%。聚焦重點產品的技術攻關,組織人員到宣鋼對標學習焊絲鋼工藝控制要點,改善了焊絲鋼抗拉強度偏高問題。以筑牢“禹龍”品牌根基為理念,通過申報和投用棒材孔型剪項目,解決了大規格圓鋼剪切端面質量差問題,不僅使下游客戶滿意度逐步提升,也促進新品質量及指標再上新臺階。
此外,在陜鋼集團和漢鋼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軋鋼廠1號高線熱機軋制改造項目在5月底順利竣工,而后續盤螺降合金實驗中,經多次小批量試軋,對數據進行分析、優化關鍵點溫度控制及風冷工藝后,實現了第一階段盤螺無釩鋼的批量生產。截止目前,無釩鋼軋制已達預期水平,經全面檢測,鋼材外觀質量正常,性能合格,金相組織正常,噸鋼合金成本可降低約25.25元。
狠抓安全環保 在嚴控中實現“平安軋鋼”
安全環保從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自上至下全員聯動,緊繃安全弦,努力提升安全管理的標尺。軋鋼廠嚴格落實漢鋼公司“22660”安全管理思路,嚴抓基層崗位標準化作業,強化風險源頭管控,將標準化全方位全過程貫穿于全員崗位操作,形成由點及面無死角全覆蓋的管理模式。強化對違章行為的嚴肅追責,利用管理人員夜查等活動,狠抓中夜班人員勞動紀律和現場的不安全行為。圍繞“安全環保、提產降本”兩條主線,持續開展煤氣、特種設備、有限空間、外協施工、交通安全、夏季“六防”、冬季“七防”等專項檢查工作,形成了各級管理人員安全管理敢于動真碰硬,全員敬畏安全、遵守制度的良好風尚。
平安軋鋼,綠色先行。軋鋼廠認真落實公司超低排放與“保B爭A”環保要求。陸續優化軋線除塵裝置,進一步降低了現場可視化煙塵;深化與公司安環部門的溝通,徹底解決了系統大修與熱機軋制改造項目的固廢、危廢遺留情況;同時,通過打造“6S”現場示范點,不斷提升員工綜合素養,并逐步改善現場工作環境;以設備優化為手段,對軋鋼水系統進行全局升級,真正實現綠水長流的新常態。
強化設備運行 在探索中實現“智能軋鋼”
2021年5月份,在1號高線熱機軋制項目調試的同時,軋鋼廠其余三條軋線累計刷新班產紀錄35次、日產紀錄13次,均創投產以來的最高月產紀錄。成績的背后,是軋鋼廠堅持“設備是基礎”的理念。基于此,一方面加強關鍵設備、高速區域設備潤滑管理和點檢維護工作,進一步降低設備故障率。大力推進“操檢合一”,鼓勵職工進行小計小改,嚴格控制維修費用,形成精細化常態管理。以往年設備故障為基礎,建立起彌補系統缺陷管理平臺——“病歷檔案”,從癥結源頭精確定位突發設備事故原因,以便迅速“對癥下藥”。另一方面順應工業發展潮流,以“工業4.0”及“智能制造”為契機,實施設備智能化的提檔升級,采用鋼捆雙頭焊標機器人,加快鋼材的安全收集效率;對關鍵點增設高清攝像頭,合理布局軋線上智能監測系統,科學化對生產進行實時跟蹤。并且對高線加熱爐引進節能工藝技術,實現能耗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