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驅動減弱
供應端雖然偏低,但未來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增加都較明確。進口礦方面,全球鐵礦石發運有望增加。2023年1-2月,周均全球發運2714萬噸,同比每周增加25萬噸;其中周均澳巴發運2277萬噸,同比增加88萬噸;周均非主流發運437萬噸,同比減少63萬噸。全球發運呈現主流發運增加,非主流發運減少的特征,主要原因是由于烏克蘭、印度等國家的出口減量。然而,全年來看,印度去年四季度下調關稅之后,2023年全年的出口呈回升趨勢;前幾年進口較少的伊朗鐵礦石今年有望增加;美金價格遠高于90美元不支持海外中小礦山停產,因此非主流發運未來呈增加趨勢。國產礦方面,據鋼聯統計186家礦山企業產能利用率增速較快。雖然由于兩會召開最近一期產能利用率環比減少0.79%,然而排除兩會影響,3月產能利用率有望突破60%。2022年全年的產能利用率為60.8%。
需求端即將見頂。生鐵產量方面,2022年,鋼聯247家鋼鐵企業日均鐵水產量共有9周時間在234萬噸/天以上;截至3月10日,2023年共有3期鐵水產量大于234萬噸/天,生鐵產量接近240萬噸/天,上方空間有限。疏港方面,2022年5月20日疏港見頂,6月10日生鐵產量見頂,疏港量見頂早于生鐵產量20天。2023年最近一期疏港量310.78萬噸/天,已經掉頭下行。
二、估值偏高
2020年美聯儲超大幅度放水,為21年和22年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高提供了流動性條件。2022年全年加息,2023年小幅加息或維持高息。作為美元定價的全球性商品,2022年普氏價格高點為162.75美元/噸,2023年截至3月10日普氏價格最高價為131.85美元/噸,流動性收緊的效果已經顯現;而大商所鐵礦石期貨2205合約的價格去年最高為980元/噸,該價格發生在交割月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按當時匯率折算約150美元/噸,低于22年普氏價格最高值7.4%。截至2023年3月10日鐵礦石期貨2305合約價格最高位932.5元/噸,按匯率折算約135美元/噸,高于2023年普氏價格最高值2.5%,且目前還未臨近交割月進行最后的基差收斂。
產業鏈內對比來看,2022年螺紋鋼2205合約最高價5189元/噸,2022年螺紋2205合約最高價和鐵礦石2205合約最高價比價為5.3;截至2023年3月10日,螺紋鋼2305合約最高價4348元/噸,2023年螺紋2305合約最高價和鐵礦石2305合約最高價比價為4.7。因此,不管是從內外價差角度還是從產業鏈角度,鐵礦石均處于偏高估位置。
三、政策風險
鐵礦石是我國僅次于原油的重要進口工業原料。2022年我國進口鐵礦石1281億美元,均價約116美元/噸。2022年名義GDP超18億美元,鐵礦石進口額占名義GDP比值為0.71%。鐵礦石價格每變化100元/噸,影響名義GDP變化接近0.1%。也就是說,名義GDP增量提高0.1%可以通過鐵礦石價格下降100元/噸來實現。
國家發改委2月9日召開全國價格工作視頻會議強調,2023年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以穩物價為重點,強化市場保供穩價;2月13日,針對鐵礦石過快上漲,發改委召集期貨公司、現貨公司開會、討論鐵礦石市場情況;3月3日,發改委發文指出,針對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過快上漲情況,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持續加強現貨期貨市場聯動監管,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遏制鐵礦石價格不合理上漲;3月7日,發改委召開提醒告誡會,禁止囤積居奇,哄抬價格;3月9日,大商所開始進行鐵礦石2301合約接貨情況調研。
總體來看,當前鐵礦石受到關注較多,上方面臨的政策風險較大。現貨投機和期貨投機推高鐵礦石價格,背離供需基本面和流動性變化,不但有害于全年保供穩價的大局,也導致國內鋼鐵產業利潤被國外礦山企業侵奪,外匯流失。在保供穩價和粗鋼壓減/平控的背景下,鐵礦石價格難以長期維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