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6月9日-中國知名鋼鐵行業網站--Mysteel調研顯示,在中國礦山副業尚有盈利,地方扶持仍有空間的背景下,目前的國產礦價雖已突破部分礦山成本,但仍不能引發國內礦企大規模停產。“對內降本,對外降費”將使國內礦山有更多的“可變動成本”。
Mysteel對目前中國邊際成本鐵礦企業的生產運行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國有礦山的三費成本、勞務成本相較民營企業更高。2000年前投產的礦山,完全成本較后期投產的礦山要低。運距差越小的礦山,地緣優勢越大,相應的邊際成本越低。多金屬礦山較單一鐵礦山更具競爭力,短期礦山將以副業維持盈虧平衡。
上述調研成本的構成,主要分為開采成本,選礦成本,三項費用(包括人員工資、折舊、運輸、稅務),這三者的和稱之為完全成本。而邊際成本則是由完全成本減去固定折舊和財務費用后的經營成本。
其次,在這個區間內的高成本礦山,小型礦山停產限產現象增多,中型礦山徘徊于限產邊緣,大型礦企則深陷泥潭,難以自拔。由于小型礦山前期投資小,運營成本低,相對而言停產限產較為靈活,大中型礦山作為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社會民生的支柱產業,則更有幾分“大而不倒”的無奈感。
第三,礦價長期維持低位在國產礦業圈內達成共識,維穩大礦生產成為地方性質的政治目標,多地已將鼓勵礦山企業增產增效提至施政首位,后期大中型礦山的工作方向將更多的圍繞降本展開。“對內降本,對外降費”將使國內礦山有更多的“可變動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競爭加劇倒逼而來的產業鏈降本降費,國內礦山成本將出現一定的可變動空間。而可變空間究竟有多大,這需要時間來驗證。但在產業降速調結構及穩健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國家出臺大規模政策扶持從而降低稅費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壓費尚可,降本不易,能否逆勢突圍待觀察。
隨著國外礦山擴產,中國鋼鐵去產進程的推進,2014年鐵礦石步入下行通道。短暫的反彈,階梯式的回落,似乎不留任何喘息的機會,僅用短短的五個半月的時間,就將礦價穩穩定格在100美元/噸以下。
迄今的數據來看,今年鐵礦石品位62%的指數最高在134.5美元,最低在91.5美元,并且進入5月后,僅前三天高于105美元,此后就始終保持著“背靠100,沖擊90”的架勢。總體的趨勢是:低點更低了,時間更長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公布旬報數據顯示,5月下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5月下旬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176.73萬噸,旬環比下降1.85%,為連續第二旬環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