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下,河北鋼鐵業的自主整合或將加快。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三家河北民營鋼企近日主動合并。 6月24日,三家民營鋼企董事長經協商決定,共同成立普金華集團(燕趙集團),欲形成河北南部最大的鋼鐵集團。三家企業均為河北省武安市的中型鋼企,合并后的新公司尚未正式在河北注冊。 由于合并一事尚在商討階段,三家民營鋼企并未正式對外公布重組事宜。7月1日,普陽鋼鐵綜合辦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現在有些事并未完全確定,要問政府方面主管部門的情況,不方便接受采訪。” 今年年初,河北鋼鐵集團放棄整合12家民營鋼企,國企與民企整合模式宣告失敗。另一方面,民企與民企自主整合模式仍正在探索階段。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盛志誠表示:“國內的鋼廠95%以上的產品都是同質化競爭,每一家鋼企都是在這種環境下去廝殺,一方面靠價格廝殺贏得訂單,另一方面自己要承擔融資、渠道等方面的成本的增加。民營鋼企整合是一個選擇,但具體如何進行實質性整合仍在探索。”
主動合并
2014年6月24日,北京國貿大酒店。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恩元、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萬軍、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茂春在此商談三家鋼企的合并事宜。 在這次會議上,三位董事長經協商決定,由普陽、新金、興華共同注冊成立普金華集團(燕趙集團)。同時設立董事局,郭恩元任董事局主席,高萬軍任副主席兼集團總經理,陳茂春任副主席兼監事會主席。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顯示,普陽鋼鐵于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為2980萬美元,營業期限至2017年。根據其官網上的介紹,普陽鋼鐵為河北省百強企業,有員工8000人,其董事長郭恩元為武安市鋼鐵協會副會長。與新金鋼鐵和興華鋼鐵不同的是,普陽鋼鐵為臺港澳與境內合資企業,投資人之一為龍祥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新金鋼鐵為1999年成立,注冊資本為3.86億元,經營期限至2053年。其官網介紹,新金鋼鐵是一家集鋼鐵冶煉及軋制、電力能源于一體的民營鋼鐵聯合企業,固定資產51億元,下設11個分廠,擁有員工6500人,現有兩座1280m3高爐、兩座2080m3高爐。 興華鋼鐵為2002年成立,注冊資本為2.22億元。公開信息顯示,興華鋼鐵有員工4000多人,是集煉鐵、煉鋼、軋鋼、燒結、球團、發電、制氧、工貿為一體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 “現在全國中小型鋼企普遍在盈利、資金等方面遇到了困難,這三家鋼企在當地規模都不算小,他們現在坐在一起談重組,也是希望借助合并的方式改善經營現狀。”熟悉河北鋼鐵業的業內人士稱。 根據三家企業高層商討的總體合作思路,第一步是形成一個核心公司,即為普金華集團。不過合并后的公司名稱尚未確定,名稱或為燕趙集團。目前,新公司還未在河北正式注冊。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按照初步決定的新公司具體操作規劃,普金華集團辦公地址設在武安財富大廈,下設一室四部,即辦公室、人力資源企劃部、財務經營部、規劃信息發展部、產品質量技術研發部。 在三家鋼鐵企業抱團合并時描繪的藍圖中,將總員工數量達到2萬人的普金華集團打造成河北南部最大的鋼鐵集團似乎指日可待。雖然民營鋼企主動合并在河北這個鋼鐵大省里這并不是第一個案例,但是民企與民企自主整合模式仍正在探索階段。
模式之辨
鋼鐵行業危機之下,不甘于被兼并和淘汰的中小型民營鋼企紛紛尋求出路。兼并重組成為他們的選擇之一。 曾經被鋼鐵行業寄予厚望,盼其為跨所有制重組探索出一條新路的“漸進式股權融合”模式,在2014年宣告失敗。該模式一度被視為國營鋼企重組民營鋼企的一次有益嘗試。 三年前,河北鋼鐵集團以“漸進式股權融合”的方式,對河北省內的九江線材、燕山鋼鐵等12家民營鋼企進行收編。而到了2014年,河鋼集團擬與此前聯合重組的12家民營鋼企解除重組協議。 國企與民企整合模式觸礁后,民營鋼企間也開始探索自發合并的模式。在普金華集團之前,河北武安另外兩家民營鋼企也嘗試主動整合。2014年3月,河北文豐實業集團和河北鋼鐵集團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整合重組協議,共同組建“冀南鋼鐵有限公司”,其中文豐實業占股51%,金鼎重工占股49%。 按照《武安市鋼鐵產業減量調整方案》,在2017年前武安18家鋼鐵企業將整合重組為3-5家鋼鐵企業集團,這也是普金華集團在此時尋求合并的背景之一。 盛志誠表示,中小型民營鋼鐵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傳統賴以支撐的渠道方面處于萎縮的狀態,大批的代理商、貿易商出現問題后,中小鋼廠的渠道就出了比較大的問題,另一方面融資成本在增加,而融資規模在減小。 民營鋼鐵主動抱團模式是否解決上述問題,是否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幾家鋼廠綁在一起,如果沒有新工藝的增加,也不可能引入非常大的資金支持。無論從技術、資金、市場上游下游的談判能力,能夠改善或促進其利潤空間增加的東西,目前還看不出有什么實質的變化。”熟悉民營鋼企情況的業內人士指出,“可能有一個方面的改變,就是員工人數的增加,規模做大了。規模做大后,貸款方面可能會有所好轉,但不會帶來期望中非常大的變化。”(21世紀經濟報道)
2014年6月24日,北京國貿大酒店。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恩元、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萬軍、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茂春在此商談三家鋼企的合并事宜。 在這次會議上,三位董事長經協商決定,由普陽、新金、興華共同注冊成立普金華集團(燕趙集團)。同時設立董事局,郭恩元任董事局主席,高萬軍任副主席兼集團總經理,陳茂春任副主席兼監事會主席。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顯示,普陽鋼鐵于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為2980萬美元,營業期限至2017年。根據其官網上的介紹,普陽鋼鐵為河北省百強企業,有員工8000人,其董事長郭恩元為武安市鋼鐵協會副會長。與新金鋼鐵和興華鋼鐵不同的是,普陽鋼鐵為臺港澳與境內合資企業,投資人之一為龍祥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新金鋼鐵為1999年成立,注冊資本為3.86億元,經營期限至2053年。其官網介紹,新金鋼鐵是一家集鋼鐵冶煉及軋制、電力能源于一體的民營鋼鐵聯合企業,固定資產51億元,下設11個分廠,擁有員工6500人,現有兩座1280m3高爐、兩座2080m3高爐。 興華鋼鐵為2002年成立,注冊資本為2.22億元。公開信息顯示,興華鋼鐵有員工4000多人,是集煉鐵、煉鋼、軋鋼、燒結、球團、發電、制氧、工貿為一體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 “現在全國中小型鋼企普遍在盈利、資金等方面遇到了困難,這三家鋼企在當地規模都不算小,他們現在坐在一起談重組,也是希望借助合并的方式改善經營現狀。”熟悉河北鋼鐵業的業內人士稱。 根據三家企業高層商討的總體合作思路,第一步是形成一個核心公司,即為普金華集團。不過合并后的公司名稱尚未確定,名稱或為燕趙集團。目前,新公司還未在河北正式注冊。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按照初步決定的新公司具體操作規劃,普金華集團辦公地址設在武安財富大廈,下設一室四部,即辦公室、人力資源企劃部、財務經營部、規劃信息發展部、產品質量技術研發部。 在三家鋼鐵企業抱團合并時描繪的藍圖中,將總員工數量達到2萬人的普金華集團打造成河北南部最大的鋼鐵集團似乎指日可待。雖然民營鋼企主動合并在河北這個鋼鐵大省里這并不是第一個案例,但是民企與民企自主整合模式仍正在探索階段。
模式之辨
鋼鐵行業危機之下,不甘于被兼并和淘汰的中小型民營鋼企紛紛尋求出路。兼并重組成為他們的選擇之一。 曾經被鋼鐵行業寄予厚望,盼其為跨所有制重組探索出一條新路的“漸進式股權融合”模式,在2014年宣告失敗。該模式一度被視為國營鋼企重組民營鋼企的一次有益嘗試。 三年前,河北鋼鐵集團以“漸進式股權融合”的方式,對河北省內的九江線材、燕山鋼鐵等12家民營鋼企進行收編。而到了2014年,河鋼集團擬與此前聯合重組的12家民營鋼企解除重組協議。 國企與民企整合模式觸礁后,民營鋼企間也開始探索自發合并的模式。在普金華集團之前,河北武安另外兩家民營鋼企也嘗試主動整合。2014年3月,河北文豐實業集團和河北鋼鐵集團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整合重組協議,共同組建“冀南鋼鐵有限公司”,其中文豐實業占股51%,金鼎重工占股49%。 按照《武安市鋼鐵產業減量調整方案》,在2017年前武安18家鋼鐵企業將整合重組為3-5家鋼鐵企業集團,這也是普金華集團在此時尋求合并的背景之一。 盛志誠表示,中小型民營鋼鐵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傳統賴以支撐的渠道方面處于萎縮的狀態,大批的代理商、貿易商出現問題后,中小鋼廠的渠道就出了比較大的問題,另一方面融資成本在增加,而融資規模在減小。 民營鋼鐵主動抱團模式是否解決上述問題,是否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幾家鋼廠綁在一起,如果沒有新工藝的增加,也不可能引入非常大的資金支持。無論從技術、資金、市場上游下游的談判能力,能夠改善或促進其利潤空間增加的東西,目前還看不出有什么實質的變化。”熟悉民營鋼企情況的業內人士指出,“可能有一個方面的改變,就是員工人數的增加,規模做大了。規模做大后,貸款方面可能會有所好轉,但不會帶來期望中非常大的變化。”(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