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新冶鋼成立。改制使這個百年老店,抓住了歷史機遇,實現了歷史轉型,開創了歷史性發展,創造了歷史性和諧,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歷史嬗變和華麗轉身。
歷史的機遇
新冶鋼的前身可上溯到1908年,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盛宣懷創辦成立的中國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漢冶萍公司飽經磨難,幾經興衰,艱難發展。解放后,國家于“一五”時期投入資金對大冶鋼廠進行改造,冶鋼成為我國第一個規模最大的純特鋼生產企業,其中國“特鋼長子”當仁不讓!
然而,計劃經濟時期的“包袱沉重、機構臃腫、人員過剩、機制不活”等“通病”,在當時的冶鋼極為突出,企業效益每況愈下,逐步限于虧損,員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這個原是偉岸的“長子”,顯現疲態,再一次處于歷史的關鍵時刻。
本世紀初,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飛快發育,湖北省國有產權制度改革如火如荼,鑒于冶鋼當時的境況,冶鋼集團有限公司的改制被省政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幾經策劃醞釀,經過周密設計,冶鋼集團產權制度改革方案最終以招商引資的方案上報國家,2004年11月9日,經國家發改委及國家商務部共同批準,國家發改委下發【2004】2027號文件,核準香港中信泰富出資收購冶鋼集團鋼鐵主業資產,組建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
從冶鋼的歷史看,從新冶鋼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和發展來看,是國家經濟轉型造就了歷史機遇,是改制使這個“百年老店”再次煥發青春,彰顯出勃勃生機,步入了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歷史的轉型
新冶鋼將中信泰富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及市場理念,與新冶鋼的實際相結合,從多方面實現了歷史的轉型。
把脈歷史,修正航向。新冶鋼成立后的第一項戰略性工作,就是深入研究這個百年企業。掀開一頁頁厚重的歷史,新冶鋼決策層發現,過去的冶鋼長期致力于特鋼、軍工高端產品的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可是另一方面,本世紀初,在“什么賺錢就生產什么”的思想下,“特”字卻不再明顯。根據種種情況分析,決策層制定了“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科學發展為動力,以爭創名牌為手段,全面提升行業競爭優勢,把新冶鋼建設成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特鋼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國際化的視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瞄準“世界一流的特鋼企業”的方向,開足馬力,向前航行。
引入機制,轉變觀念。從獨資的國有企業,到產權多元化的公司,新的機制給轉變觀念創造了條件。首先是引進貼近市場的經營理念,由產量轉向抓品種、質量、效益,建立高效運作的產供銷一體化機制。其次是管理方式的轉變。以層級負責制為基礎,實現管理的扁平化、高效化。第三帶來了企業組織制度、運行機制的根本性改變,真正成為了市場主體。
填平補齊,創造條件。新冶鋼在特鋼發展方向下,為了滿足特鋼生產的需要,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完成在線設備的120多項填平補齊小型技術改造項目。技改的投入,增強了產品結構的轉型調整,產品合金鋼由60%上升到85%。
全面深入的診斷分析,科學準確的戰略定位,層層推進的有力舉措,促進了新冶鋼的歷史轉型。十年來,新冶鋼實現了歷史性的轉型:發展實現了由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型,市場實現了由內貿型向外貿同步發展的轉型,用戶實現了一般制造商向知名制造商的轉型,自身實現了由大眾供應商向專業供應商的轉型,產品實現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轉型。正是這一系列的轉型,使企業顯現出勃勃生機,因而被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盛贊為“新冶鋼是中信在鄂的典型代表作。”
歷史的發展
新冶鋼成立前的50余年,冶鋼最高銷售收入僅60億元,而到目前,達到近200億元,短短的十年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戰略目標,在2008年以前,就先后投資44個億,圍繞工藝配套進行了一系列的項目新建,突出專業發展新建了90萬噸焦化、銀亮鋼、273無縫鋼管、460無縫鋼管等五大效益工程。盡管如此,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一系列的問題展現在決策層面前:
金屬料不平衡,煉鋼、成材能力不平衡;落后產能還有相當部分,而國家關于關閉的最后時限迫在眉睫;循環利用率低下,能源再利用技術手段落后,節能減排壓力大;棒材占有主導地位,產品的相對單一使得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低下。
經過通盤考慮慎重決策,2008年集團決定,投資100億元對新冶鋼實施“淘汰落后、特鋼升級”改造,掀開了新冶鋼發展的新的一頁。改造“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立足平衡現有產能,理順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為出發點”,本著“淘汰落后、等量置換、節能減排、特鋼升級、循環利用”的方針,按照“高起點、低投入、快產出”的原則,實施“精品+規模”戰略,打造新冶鋼未來的發展格局,實現新冶鋼的持續穩定發展。
特鋼升級改造突出四個方面:
一是放棄規模效應,科學規劃布局。改造后產能基本沒有增加,而是著力推進“合金棒材”、“特種鋼管”、“特冶鍛材”三大基地的建設,為新冶鋼在“十二五”期間實現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突出集成創新,形成新冶鋼特色。改造過程中,對工藝布局和產品結構進行了全面調整和創新,形成了新冶鋼特有的全流程、一體化特鋼大生產格局,實現了新一代鋼鐵廠優質產品制造、高效能源轉換、資源循環利用的三大功能,形成了特鋼行業的長、短流程相結合,高效率、低成本優勢。
三是體現了低碳鋼鐵、綠色發展的理念。二期工程項目采用了TRT發電、干熄焦發電、煤氣綜合利用等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其中燒結煙氣脫硫項目投資5200萬元,循環水項目投資近7000萬元,整個節能項目、節能技術等方面總投入超過總投資的10%以上。
四是積極淘汰落后,踐行國家產業政策。新冶鋼的二期改造工程的另一個主要內容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先后淘汰了小高爐、小電爐、小燒結等落后產能共計幾百萬噸,整個淘汰項目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核實和驗收。
2009年特鋼升級工程正式啟動,于2011年全面建成投產,建成了“合金棒材”、“特種鋼管”、“特冶鍛材”三大特鋼生產基地,再造了一個新冶鋼,形成了品種規格齊全、產品形式多樣、工藝特色鮮明的服務優勢,成為冶鋼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的歷史時期,為新冶鋼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的成就
新冶鋼成立的十年,是飛躍發展的十年,這個時期在冶鋼的歷史長河中不愧為一個顯著的輝煌,生產經營及企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
生產經營穩步增長。短短十年時間,焦、鐵、鋼、鋼材產量,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其中鋼產量幾乎相當于冶鋼時期半個世紀的總和,企業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噸鋼利潤率、銷售利潤率等指標長期保持行業前列,員工收入成倍增長。
國際市場有效拓展。新冶鋼按照集團的總體戰略布局,把做大做強國際市場,作為重點突破,成功躋身于國際市場競爭,與2004年比,出口增幅達7倍,多項產品打破國際知名企業的壟斷,在國內實現頂替進口,取得了國際五大油服企業的全球供應資格。
行業話語權不斷提升。國家鋼鐵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要“增強中信泰富特鋼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新冶鋼先后主持制訂或修改多項國家標準及軍工標準,在“產品——技術——標準”的進程上有新進步;先后承擔國家十二五首批863計劃等,轉爐冶煉特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各方面得到充分肯定。2014年,新冶鋼被列入“湖北企業100強”榜單,名列第17位;公司先后榮獲全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鋼鐵工業先進集體”,“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湖北省長江質量獎”等榮譽或稱號。
歷史的和諧
“人文”、“和諧”是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重要理念之一,圍繞這一理念新冶鋼在社會和諧、自然和諧、人文和諧等各方面,作出了更為廣泛的努力。
堅持以人為本,構建企業和諧。近幾年來,新冶鋼在員工福利、社會保障方面不斷創新出長效機制,彰顯企業的“人文”、“和諧”文化:互助幫扶基金彰顯員工之情,健康保險基金消除后顧之憂,補充醫療保險再添新的保障,彰顯了企業大愛,員工的歸屬感、自豪感前所未有。
擔當社會責任,構建社會和諧。“十一五”以來,新冶鋼先后投入巨資,實施煙氣治理、污水治理、噪音治理等環保工程,打造環境友好型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逐步打造出一個“低碳、綠色、環保、健康、和諧”的新冶鋼,先后榮獲國家建設部“城市節水優秀范例獎”,湖北省“十大節能減排行動環保創新單位”、“湖北省首屆企業文化節環境友好獎”等。
心系周邊社區,構建社企和諧。新冶鋼的發展,沒有忘記周邊社區的和諧共建,為社區修建活動廣場,整治道路等等,給社區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受到了社區市民的肯定。
今天的新冶鋼,藍天白云,自然和諧,廠居共建,社會和諧,企業關愛員工,員工忠誠企業!這是歷史的和諧!
千里長江之濱,百年明珠鋼城!新冶鋼在集團的決策和指導下,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短短十年時間,無論是在企業的發展上還是在企業的經濟效益上,無論是在技術裝備的硬件上,還是在企業文化的軟件實力上,這個百年老店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歷史嬗變和華麗轉身,在其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可歌可泣、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湖北新冶鋼按照中國中信集團常振明董事長關于“牢記辦大辦好特鋼的歷史使命,傳承百年基業,打造百年品牌,努力發展成為國際一流的高效率、專業化、集約化、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特鋼企業,不斷為我國特鋼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指示,緊緊圍繞集團關于“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特鋼企業集團”的目標,傳承夢想,勵精圖治,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