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來到武漢2年后,馬國強被選為新任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武鋼集團”)新任董事長。
6月2日,武鋼集團對外發布信息稱,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組部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公司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免去鄧崎琳的原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到齡退出領導班子。公司原總經理馬國強出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5月28日,本該是由鄧崎琳主持的武鋼股份2014年年度股東大會,但鄧崎琳請假未出席當日的股東會。
經過人事調整后,武鋼集團會否有新的變化?分析師張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此前的武鋼集團經過鄧崎琳掌舵時期,已經完成了國內的傳統鋼鐵企業向行業排名靠前的鋼鐵企業的積累,但其也遺留了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其中,關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能源自給率提高的瓶頸如何突破,將最先考驗新任領導層。
技術輸出的可能性
與此前鄧崎琳上任前不同,當下的鋼鐵行業仍然在行業低谷徘徊,短期向好的可能性較小。6月1日,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報告顯示,5月份鋼鐵行業PMI指數回落5.8個百分點至42.4%,創近16個月以來新低,該指數已連續14個月處于50%的榮枯線下方。
“目前,鋼鐵行業進入了"三低一高"的新常態。”在日前舉行的武鋼股份2014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管理層分析,低增長、低效益、低價格,和高環保,在當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去產能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在發達國家,鋼鐵行業去產能化一般要10年到15年的時間,而公司預計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不太可能明顯好轉。
這種行業形勢下,武鋼集團如何在主業上尋找新的贏利點?張琳認為,技術輸出可能被視為其中一個重點。
作為寶鋼股份前任總經理,馬國強被視為擁有寶鋼股份諸多先進性復制到武鋼集團的可能性。而在鋼鐵主業本身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依靠央企背景的技術輸出,已成為寶鋼股份的一個盈利增長點。
“每年營收占比中,技術輸出已在寶鋼股份營收中占據一定份額。”張琳指出,而事實上,對比寶鋼集團,武鋼集團也具備這種技術輸出的實力。
其解釋,武鋼集團的核心和拳頭產品主要是硅鋼和汽車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其在行業內排名靠前的技術能力,讓其在鋼鐵行業下行的狀態下也獲利豐厚。此外,對比其他同行,老字號的武鋼集團在長材、型材等普通產品的技術力量也并不弱,如果其將復制到其他企業,其能效仿寶鋼集團,將其商業化。
但這種復制過程中,武鋼集團要解決的問題則是自身管理能力的相對偏弱。此前,在行業內的并購重組中,武鋼通過整合鄂鋼、柳鋼、昆鋼,迅速完成規模擴大。但從實際整合效果來看,并未達到重組預期。“這種整合并非只是武鋼集團的個案,在行業整體下行壓力下,其他企業的類似重組效果也相對不高。”張琳說,但這重整而不合的局面不僅消耗武鋼本部的資源,而且導致被兼并企業的反彈跡象,其它廠由于產品、技術、管理等原因自身經營能力相對較弱,對公司整體業績貢獻不大。
“但如果武鋼集團能增強管理能力,其無論是整合,還是在技術輸出商業模式上都有增長空間。”張琳認為,在鋼企的管理體系建立上,寶鋼相對走在前面,如果這種管理模式能被武鋼集團更多的借鑒,其可以發揮武鋼在技術輸出方面的潛力,且整合的核心其實是先進管理方式的輸出,若管理能力優化,其歷史遺留的問題,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思路。
海外礦產資源處置待解
在鄧崎琳的任期內,武鋼集團另一項戰略性的突破為海外礦產資源的布局。
在武鋼集團的成本結構中,成本指標一直被視為其短板。武鋼集團原董事長鄧崎琳在多個場合均透露,武鋼集團的資源自給率不高,而身處內陸,其每噸鐵礦石成本比同業高出100多元。
為了打破這個瓶頸,武鋼集團早從2005年開始謀劃進行海外資源開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給了武鋼進入這塊市場的機會,其利用當時國際市場諸多資產估值降低的機會,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鐵礦石資源,到目前為止,其已在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利比里亞等國布局鐵礦石項目。
此前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到2013年末,武鋼集團已在全球5個國家合資合作開發了8個鐵礦項目,掌控了400多億噸海外鐵礦資源。
今年1月,武鋼集團還將原海外礦產資源事業部和武鋼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整合為武鋼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其主要職責是統籌礦業發展。而武鋼集團曾計劃將這部分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但因當時股價倒掛,最終被擱置。
“但海外找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張琳說,從實際的運作效果來看,目前的進展相對來說并不快,本身礦山開發的投資回報周期長,走出去的國企,普遍會遭遇當地文化、政策等各種不可控制的風險,導致走出去的企業會遭遇到當地所投項目被暫時擱淺的尷尬。武鋼集團也不例外。在這種局面下,馬國強如何突破?成本高的難題如何解答?這將考驗武鋼集團新任領導層。
6月2日,武鋼集團對外發布信息稱,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組部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公司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免去鄧崎琳的原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到齡退出領導班子。公司原總經理馬國強出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5月28日,本該是由鄧崎琳主持的武鋼股份2014年年度股東大會,但鄧崎琳請假未出席當日的股東會。
經過人事調整后,武鋼集團會否有新的變化?分析師張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此前的武鋼集團經過鄧崎琳掌舵時期,已經完成了國內的傳統鋼鐵企業向行業排名靠前的鋼鐵企業的積累,但其也遺留了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其中,關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能源自給率提高的瓶頸如何突破,將最先考驗新任領導層。
技術輸出的可能性
與此前鄧崎琳上任前不同,當下的鋼鐵行業仍然在行業低谷徘徊,短期向好的可能性較小。6月1日,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報告顯示,5月份鋼鐵行業PMI指數回落5.8個百分點至42.4%,創近16個月以來新低,該指數已連續14個月處于50%的榮枯線下方。
“目前,鋼鐵行業進入了"三低一高"的新常態。”在日前舉行的武鋼股份2014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管理層分析,低增長、低效益、低價格,和高環保,在當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去產能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在發達國家,鋼鐵行業去產能化一般要10年到15年的時間,而公司預計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不太可能明顯好轉。
這種行業形勢下,武鋼集團如何在主業上尋找新的贏利點?張琳認為,技術輸出可能被視為其中一個重點。
作為寶鋼股份前任總經理,馬國強被視為擁有寶鋼股份諸多先進性復制到武鋼集團的可能性。而在鋼鐵主業本身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依靠央企背景的技術輸出,已成為寶鋼股份的一個盈利增長點。
“每年營收占比中,技術輸出已在寶鋼股份營收中占據一定份額。”張琳指出,而事實上,對比寶鋼集團,武鋼集團也具備這種技術輸出的實力。
其解釋,武鋼集團的核心和拳頭產品主要是硅鋼和汽車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其在行業內排名靠前的技術能力,讓其在鋼鐵行業下行的狀態下也獲利豐厚。此外,對比其他同行,老字號的武鋼集團在長材、型材等普通產品的技術力量也并不弱,如果其將復制到其他企業,其能效仿寶鋼集團,將其商業化。
但這種復制過程中,武鋼集團要解決的問題則是自身管理能力的相對偏弱。此前,在行業內的并購重組中,武鋼通過整合鄂鋼、柳鋼、昆鋼,迅速完成規模擴大。但從實際整合效果來看,并未達到重組預期。“這種整合并非只是武鋼集團的個案,在行業整體下行壓力下,其他企業的類似重組效果也相對不高。”張琳說,但這重整而不合的局面不僅消耗武鋼本部的資源,而且導致被兼并企業的反彈跡象,其它廠由于產品、技術、管理等原因自身經營能力相對較弱,對公司整體業績貢獻不大。
“但如果武鋼集團能增強管理能力,其無論是整合,還是在技術輸出商業模式上都有增長空間。”張琳認為,在鋼企的管理體系建立上,寶鋼相對走在前面,如果這種管理模式能被武鋼集團更多的借鑒,其可以發揮武鋼在技術輸出方面的潛力,且整合的核心其實是先進管理方式的輸出,若管理能力優化,其歷史遺留的問題,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思路。
海外礦產資源處置待解
在鄧崎琳的任期內,武鋼集團另一項戰略性的突破為海外礦產資源的布局。
在武鋼集團的成本結構中,成本指標一直被視為其短板。武鋼集團原董事長鄧崎琳在多個場合均透露,武鋼集團的資源自給率不高,而身處內陸,其每噸鐵礦石成本比同業高出100多元。
為了打破這個瓶頸,武鋼集團早從2005年開始謀劃進行海外資源開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給了武鋼進入這塊市場的機會,其利用當時國際市場諸多資產估值降低的機會,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鐵礦石資源,到目前為止,其已在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利比里亞等國布局鐵礦石項目。
此前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到2013年末,武鋼集團已在全球5個國家合資合作開發了8個鐵礦項目,掌控了400多億噸海外鐵礦資源。
今年1月,武鋼集團還將原海外礦產資源事業部和武鋼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整合為武鋼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其主要職責是統籌礦業發展。而武鋼集團曾計劃將這部分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但因當時股價倒掛,最終被擱置。
“但海外找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張琳說,從實際的運作效果來看,目前的進展相對來說并不快,本身礦山開發的投資回報周期長,走出去的國企,普遍會遭遇當地文化、政策等各種不可控制的風險,導致走出去的企業會遭遇到當地所投項目被暫時擱淺的尷尬。武鋼集團也不例外。在這種局面下,馬國強如何突破?成本高的難題如何解答?這將考驗武鋼集團新任領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