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北京,在以“中國制造2025邁向強國之路”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工業論壇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支持、中國工業報社主辦的2014年度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活動結果發布,本鋼集團再次贏得“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前百名”的殊榮,與中國鋼鐵企業第一梯隊的寶鋼、武鋼、鞍鋼一同進入百強。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為本鋼集團頒獎,本鋼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代表本鋼集團領獎。
第十一屆中國工業論壇圍繞《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突出“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的主題活動,助力中國企業樹立品牌競爭力,為《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順利實施添磚加瓦。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活動是此次工業論壇上的重頭戲,此項活動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的重點品牌培育工作之一,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發布活動以品牌競爭力評價為手段,驗證政府品牌培育工作成果,進而促進工業企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培育品牌,提高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評價結果為工信部給予企業相關政策扶持提供采信依據,是中國工業企業品牌培育工作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評價之一。為保證評價活動的公平、公正和規范,評價發布活動專門組建了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審定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其中,審定委員會由政府、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大專院校、媒體、社會團體中從事品牌研究的專家組成。評價發布活動遵循科學性、公正性的原則,在評價方法上體現了可操作性和可比較性,評價過程遵循了“行業間整體可比,行業內排序不亂”的原則。
此次品牌競爭力評價活動,經過企業自愿申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和全國性行業聯合會(協會)聯合推薦,“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專家委員會、審定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的層層把關、測評、審定,近400家企業入圍“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前百名”“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表彰企業”“中國工業(中小)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前百名”“中國工業(中小)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表彰企業”榜單。
2014年以來,面對鋼鐵市場“三低一高”的新常態,本鋼集團致力于提升品牌競爭力,展現品牌影響力,開啟持續創新的“充電”模式,讓“中國·本鋼”的產品形象,始終活躍于國內外市場。本鋼集團以科技研發創新為動力、以質量管理創新為保障、以營銷服務創新為目標,來全面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在品牌建設的創新上,本鋼集團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功課。
在品牌建設進程中,本鋼集團以科技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與市場接軌,從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上不斷創新,讓科技與生產、銷售“零距離”對接,形成銷售、研發、生產為一體的“一條龍”新產品研發體系,根據市場對鋼材品種及質量的多層次需求,抓住重點,著力開發市場緊缺和市場潛力大的品種鋼,以效益好、競爭力強的關鍵品種為推進點,實施專業化系統研發和生產。每年都有大批新產品問世。本鋼集團生產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已占總產量的85%.
在品牌建設的創新上,本鋼集團秉承追求卓越的目標,在不斷與市場接軌的進程中,積極推進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精品一貫制生產體系的四位一體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上,始終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中心,堅持質量管理創新,不斷打好質量管理牌。為實現產品質量的全程可控,本鋼集團建立起產品質量“身份證”制;嚴格質量責任管理,為確保每個產品質量有人管,實行質量責任“追究制”;為提高產品實物質量,推行了質量缺陷“叫停制”,以切實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本鋼集團的產品連續多年獲得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本鋼集團還榮獲了遼寧省首屆省長質量獎等榮譽。
同時,本鋼集團還在營銷服務上不斷創新求變,圍著市場轉,盯著市場干,在供大于求的市場上,以變應變,把營銷服務打造成品牌,創新服務質量,將營銷陣地不斷“前移”。本鋼集團不斷提升服務的軟實力,向用戶派駐專業技術服務組,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私人定制式服務;并以差異化的產品贏得市場,以個性化服務贏得客戶,以快速跟上市場變化,與國際知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現已建立了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目前,“本鋼牌”產品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5年保持全國鋼鐵企業出口第一。
注重品牌建設,也讓“中國·本鋼”這個品牌不斷深入人心,叫響國內外。
第十一屆中國工業論壇圍繞《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突出“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的主題活動,助力中國企業樹立品牌競爭力,為《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順利實施添磚加瓦。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活動是此次工業論壇上的重頭戲,此項活動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的重點品牌培育工作之一,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發布活動以品牌競爭力評價為手段,驗證政府品牌培育工作成果,進而促進工業企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培育品牌,提高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評價結果為工信部給予企業相關政策扶持提供采信依據,是中國工業企業品牌培育工作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評價之一。為保證評價活動的公平、公正和規范,評價發布活動專門組建了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審定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其中,審定委員會由政府、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大專院校、媒體、社會團體中從事品牌研究的專家組成。評價發布活動遵循科學性、公正性的原則,在評價方法上體現了可操作性和可比較性,評價過程遵循了“行業間整體可比,行業內排序不亂”的原則。
此次品牌競爭力評價活動,經過企業自愿申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和全國性行業聯合會(協會)聯合推薦,“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專家委員會、審定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的層層把關、測評、審定,近400家企業入圍“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前百名”“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表彰企業”“中國工業(中小)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前百名”“中國工業(中小)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評價表彰企業”榜單。
2014年以來,面對鋼鐵市場“三低一高”的新常態,本鋼集團致力于提升品牌競爭力,展現品牌影響力,開啟持續創新的“充電”模式,讓“中國·本鋼”的產品形象,始終活躍于國內外市場。本鋼集團以科技研發創新為動力、以質量管理創新為保障、以營銷服務創新為目標,來全面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在品牌建設的創新上,本鋼集團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功課。
在品牌建設進程中,本鋼集團以科技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與市場接軌,從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上不斷創新,讓科技與生產、銷售“零距離”對接,形成銷售、研發、生產為一體的“一條龍”新產品研發體系,根據市場對鋼材品種及質量的多層次需求,抓住重點,著力開發市場緊缺和市場潛力大的品種鋼,以效益好、競爭力強的關鍵品種為推進點,實施專業化系統研發和生產。每年都有大批新產品問世。本鋼集團生產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已占總產量的85%.
在品牌建設的創新上,本鋼集團秉承追求卓越的目標,在不斷與市場接軌的進程中,積極推進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精品一貫制生產體系的四位一體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上,始終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中心,堅持質量管理創新,不斷打好質量管理牌。為實現產品質量的全程可控,本鋼集團建立起產品質量“身份證”制;嚴格質量責任管理,為確保每個產品質量有人管,實行質量責任“追究制”;為提高產品實物質量,推行了質量缺陷“叫停制”,以切實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本鋼集團的產品連續多年獲得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本鋼集團還榮獲了遼寧省首屆省長質量獎等榮譽。
同時,本鋼集團還在營銷服務上不斷創新求變,圍著市場轉,盯著市場干,在供大于求的市場上,以變應變,把營銷服務打造成品牌,創新服務質量,將營銷陣地不斷“前移”。本鋼集團不斷提升服務的軟實力,向用戶派駐專業技術服務組,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私人定制式服務;并以差異化的產品贏得市場,以個性化服務贏得客戶,以快速跟上市場變化,與國際知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現已建立了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目前,“本鋼牌”產品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5年保持全國鋼鐵企業出口第一。
注重品牌建設,也讓“中國·本鋼”這個品牌不斷深入人心,叫響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