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全聯冶金業商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在行政中心貴賓廳親切會見了張家港市工商聯主席徐衛袁等領導,并就鋼鐵行業目前態勢和沙鋼創新發展的思路接受了隨行的張家港市新聞媒體和中國冶金報記者的聯合專訪,發表了精辟的見解。
話題從2015年沙鋼主動應對鋼鐵產業“寒冬”的嚴峻考驗,生產經營逆勢飛揚的成功之道展開。沈文榮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民營鋼鐵企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成功”是相對的,是處于不斷的轉化之中,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未來永久的成功。世界上有的百年老廠,最終還是衰落了或者失敗了,這就說明再好的企業都會遇到不確定的內外部因素的沖擊,都有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這就要看企業家如何把握好方向,為未來做好準備,將做好企業的成功經驗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所以說“成功”始終行在路上,沒有句號,“成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在分析預測鋼鐵產業發展前景時,沈文榮表示,鋼鐵工業是國家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積極貢獻,經過30年創新發展,中國成為鋼鐵大國,生產總量占世界半壁江山,這是中國鋼鐵人的光榮。盡管目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能相對過剩,鋼鐵行業面臨嚴峻挑戰和考驗,但中國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還在全面實施,鋼鐵產品的國內市場需求至少還有20年、30年,國際上也需要中國的優質鋼材,因此我們對鋼鐵產業的發展前景要保持戰略自信。國家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淘汰1-1.5億噸落后產能,圍繞市場加快結構調整,深入開展節能減排,進一步優化鋼鐵產業布局,發展多元經營,沙鋼表示堅決擁護,因為建設鋼鐵強國,需要正確的政策導向,更需要全行業共同奮斗。
在沈文榮看來,目前出現了產能過剩,去產能化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去產能化”必須痛下決心,令行禁止,切忌左右搖擺,正因為多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出現嚴重的“高水平的重復建設”,進一步加劇了鋼鐵產能過剩,必須引以為戒。
沈文榮認為,關于企業并購重組,要選擇裝備比較好、產品比較好但出現資金、技術、管理瓶頸等困難的企業為對象,通過優化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千萬不能對落后企業進行收購兼并然后再進行所謂技術改造,客觀上起到了保護落后甚至于增加產能的負面效應,對于環保不過關、地理位置偏遠且當地沒有產品銷路、原材料和運輸成本高、長期虧損的企業應該加緊關停,人員妥善分流安置,堅決去除其落后或呆滯產能。
沈文榮指出,去產能、去庫存必須進一步鼓勵鋼鐵產品“走出去”,鋼鐵是中國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行業之一,不僅要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而且要鼓勵高、中、低端鋼鐵產品都主動走向國際市場,有市場有效益的產品就是“高附加值”。而且政府部門要站在國際視野上看待出口,中國鋼鐵產品能夠出口,說明有強大競爭力。對于所謂貿易壁壘、“反傾銷”應該按照WTO規則,據理力爭積極應對。
沈文榮強調,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目前產能過剩不僅是鋼鐵,水泥、煤炭、化工、紡織以及新能源、IT等都出現過剩,產能過剩更不是中國獨家“專利”,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和美國的飛機等產業的產能同樣過剩,他們也面向世界,靠大量出口國外來平衡產能,取得可觀經濟效益,所以我們中國鋼鐵產品完全應該理直氣壯千方百計的“走出去”,當然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出臺配套政策,為中國鋼鐵產品擴大出口正面引導,提供新的出口動力和國際經貿保證。
沈文榮表示,沙鋼未來5至10年,將堅持“以鋼為基,多元經營”的總基調,堅持創新思維,認真做事,緊緊圍繞鋼鐵主業做精做強。目前,沙鋼正圍繞工業4.0,將信息化與智能化同步推進,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工藝技術、節能環保和現代管理等水平,特別是在人均產鋼量指標上要進一步與世界先進接軌,同時要充分發揮企業優勢,依托品種質量、區位物流、企業品牌等條件繼續抓好產品出口,力爭今年出口量達到鋼材總量的30%以上,在資源綜合利用上要進一步挖潛增效,自發電比例要達到60%,多管齊下的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深化降本增效工程,進一步打造沙鋼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國鋼鐵產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沙鋼應有的新貢獻。
話題從2015年沙鋼主動應對鋼鐵產業“寒冬”的嚴峻考驗,生產經營逆勢飛揚的成功之道展開。沈文榮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民營鋼鐵企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成功”是相對的,是處于不斷的轉化之中,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未來永久的成功。世界上有的百年老廠,最終還是衰落了或者失敗了,這就說明再好的企業都會遇到不確定的內外部因素的沖擊,都有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這就要看企業家如何把握好方向,為未來做好準備,將做好企業的成功經驗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所以說“成功”始終行在路上,沒有句號,“成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在分析預測鋼鐵產業發展前景時,沈文榮表示,鋼鐵工業是國家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積極貢獻,經過30年創新發展,中國成為鋼鐵大國,生產總量占世界半壁江山,這是中國鋼鐵人的光榮。盡管目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能相對過剩,鋼鐵行業面臨嚴峻挑戰和考驗,但中國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還在全面實施,鋼鐵產品的國內市場需求至少還有20年、30年,國際上也需要中國的優質鋼材,因此我們對鋼鐵產業的發展前景要保持戰略自信。國家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淘汰1-1.5億噸落后產能,圍繞市場加快結構調整,深入開展節能減排,進一步優化鋼鐵產業布局,發展多元經營,沙鋼表示堅決擁護,因為建設鋼鐵強國,需要正確的政策導向,更需要全行業共同奮斗。
在沈文榮看來,目前出現了產能過剩,去產能化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去產能化”必須痛下決心,令行禁止,切忌左右搖擺,正因為多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出現嚴重的“高水平的重復建設”,進一步加劇了鋼鐵產能過剩,必須引以為戒。
沈文榮認為,關于企業并購重組,要選擇裝備比較好、產品比較好但出現資金、技術、管理瓶頸等困難的企業為對象,通過優化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千萬不能對落后企業進行收購兼并然后再進行所謂技術改造,客觀上起到了保護落后甚至于增加產能的負面效應,對于環保不過關、地理位置偏遠且當地沒有產品銷路、原材料和運輸成本高、長期虧損的企業應該加緊關停,人員妥善分流安置,堅決去除其落后或呆滯產能。
沈文榮指出,去產能、去庫存必須進一步鼓勵鋼鐵產品“走出去”,鋼鐵是中國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行業之一,不僅要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而且要鼓勵高、中、低端鋼鐵產品都主動走向國際市場,有市場有效益的產品就是“高附加值”。而且政府部門要站在國際視野上看待出口,中國鋼鐵產品能夠出口,說明有強大競爭力。對于所謂貿易壁壘、“反傾銷”應該按照WTO規則,據理力爭積極應對。
沈文榮強調,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目前產能過剩不僅是鋼鐵,水泥、煤炭、化工、紡織以及新能源、IT等都出現過剩,產能過剩更不是中國獨家“專利”,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和美國的飛機等產業的產能同樣過剩,他們也面向世界,靠大量出口國外來平衡產能,取得可觀經濟效益,所以我們中國鋼鐵產品完全應該理直氣壯千方百計的“走出去”,當然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出臺配套政策,為中國鋼鐵產品擴大出口正面引導,提供新的出口動力和國際經貿保證。
沈文榮表示,沙鋼未來5至10年,將堅持“以鋼為基,多元經營”的總基調,堅持創新思維,認真做事,緊緊圍繞鋼鐵主業做精做強。目前,沙鋼正圍繞工業4.0,將信息化與智能化同步推進,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工藝技術、節能環保和現代管理等水平,特別是在人均產鋼量指標上要進一步與世界先進接軌,同時要充分發揮企業優勢,依托品種質量、區位物流、企業品牌等條件繼續抓好產品出口,力爭今年出口量達到鋼材總量的30%以上,在資源綜合利用上要進一步挖潛增效,自發電比例要達到60%,多管齊下的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深化降本增效工程,進一步打造沙鋼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國鋼鐵產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沙鋼應有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