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經過連續數周的盤跌后,鋼價又出現了一波短時的上漲。讓人無奈的是,“老問題”依舊:價格一漲,成交量就上不去。
產能過剩、礦價過高,這是鋼鐵行業多年來反復出現的問題,然而卻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據筆者了解表示,2014年,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加,但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去產能任務艱巨,鋼企想要擺脫現實的困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鋼鐵需求預測成果顯示,2014年,國內外經濟環境趨好,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加,預計2014年全國鋼材需求量為7.15億噸,同比增長3.2%;粗鋼產量將達到8.1億噸,同比增長3.8%。
2014年,我國鋼材需求量預測增速較2013年明顯放緩。數據顯示,2013年預計鋼材需求量為6.93億噸,同比增長6.3%;粗鋼產量為7.8億噸,同比增長6.7%。
與此相比,我省情況也不容樂觀,寶源鋼網數據編輯了解,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生產粗鋼400.43萬噸,同比增長14.65%。而今年1-10月,我省共生產粗鋼3729.46萬噸,同比增長12.41%。
我國鋼鐵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2012年已達到10億噸的設計產能,而實際產能還要遠遠大于10億噸。省鋼鐵協會副秘書長孟永全告訴記者,由于技術進步、操作水平和生產效率提高,當前全國鋼鐵產能已經遠超設計能力,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
從企業的統計數據看,目前,每噸鋼材分攤的固定成本為600元~1000元,全行業增產8%能夠多攤的固定成本總額為500億元~700億元。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產量增加給鋼價帶來了巨大沖擊,大幅壓縮了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由于粗鋼產量增速高于市場需求增速,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進一步惡化,今年鋼材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1月~10月份,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平均為103.9點,與去年同期的平均值113.7點相比下降了9.8點,降幅為9.2%,相當于每噸鋼材價格下降了約360元。按前10個月的粗鋼日均產量估算,今年粗鋼產量將達到7.8億噸,按97%的成材率折算成鋼材產量約為7.57億噸。
筆者測算,由于鋼材價格下降,今年鋼鐵行業將減少收益約2700億元。減收2700億元和降本700億元,這兩個數字的對比足以說明增產所帶來的損失已經遠遠大于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是否要繼續增產,鋼鐵企業要謹慎、理智地進行決策。
一是考慮產量大需求
增產不僅會使企業和社會庫存增加,大量占用資金,而且會招致進口礦大量增加,價格居高不下,全行業的損失更大。
二是考慮剩產難解決
在這期間更需全行業在安排生產經營時保持理性。何謂理性?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的詮釋值得深思:就是沒有合同不安排生產,沒有邊際貢獻的產品不安排生產,沒有毛利的產品不安排生產,沒有利潤的產品不安排生產。
只不過,像上述減產增效的鋼鐵企業目前來說還是少數,其減產的效果容易被眾多企業的繼續增產所掩蓋。客觀地說,時至今日,增產給鋼鐵企業帶來的成本下降效應已經微乎其微,鋼鐵行業靠規模擴張和產量增加獲得效益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鋼材市場的主動權依然是握在鋼鐵企業的手中的。寶源鋼網營運分析鋼鐵市場因素,避免簡單粗暴的增產方式,那么即使宏觀上有政府施加的控制產能壓力下,對于鋼鐵行業來說,依然能夠穩步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