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鋼材已經從主動變為被動,逐步進入‘買方市場’,同時,鋼材市場又面臨了產能過剩,供給過剩等問題,所以說近期鋼價易跌難漲,而以前的營銷模式——低吸高拋,賺差價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看來,鋼貿商改變經營模式是大勢所趨。
首先,成本方面,原材料價格相對高位,我們縱觀原材料市場,發現其價格相對于鋼材價格來說處于高位,如國產礦方面,唐山66%酸粉干基含稅1085元,武安66%堿濕基不含稅900-920元;進口礦方面,58%澳粉報120.25美元,周環比跌2.25$;63.5%印粉外盤報133.75美元,周環比跌2.0$;61.5%澳粉報132.0美元;鋼坯方面,鑫達含稅送到2980,昌黎宏興、興隆出廠2960。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國的原材料價格支撐鋼材價格明顯,這邊說明了,鋼貿商的利潤已經少的可憐。
近年來鋼材的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今年的平均鋼價甚至還低于1994年的價格,比去年每一噸降低了340元,降幅8.9%,每噸鋼的盈利只有4.2元。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兩方面,一是從原料中降低,二是從費用中降低。原料成本的降低對于鋼貿商而言很難,所以我們暫不考慮,我們來想一下如何從費用中降低——電子商務或許是現階段最流行的銷售工具,我們從淘寶天貓中就可以看的出來。電子商務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電子商務對原有業務流程化繁為簡,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并減少資金占用。在電子商務平臺下,需求信息快速傳輸,訂單數據能夠及時反饋,鋼鐵企業能更有效地根據訂單安排生產,降低了生產的盲目性,從而減少商品庫存量,降低庫存成本。電子商務交易方式能減少銷售環節,既降低了流通費用,又提高了銷售利潤率。另外,電子商務還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鋼鐵企業利用網絡可以降低相關庫存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人工費用、交通費用和通訊費用等支出。
其次,經營理念和銷售模式的創新,如今價格持續下跌,手里的資源越多,越是虧損,過去的那種‘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銷售模式越來越不實用了,必然根據新的市場環境,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從目前國內鋼材市場發展的趨勢來看,供給過剩,大于需求的態勢不可能根本性改變。
所以說,鋼貿企業只有轉型升級,不斷進行經營理念和銷售模式的創新,才能生存發展。我們都知道,現階段,鋼鐵行業的發展空間有限,嘗試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一般新產業的規模都不是特別大,不會影響公司主業的正常運營。例如,日前方大特鋼公告稱,公司擬出資1億元,在貴州鎮寧,設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要產品為礦泉水,這是繼在上海自貿區設立餐飲企業之后,方大特鋼再度染指非鋼產業。
不過仍有部分鋼企堅守陣地,做鋼材貿易,那么必須改變經營模式便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海瑞坤金屬公司一直探索新的經營模式,與下游終端用戶,同銀行以及上游的鋼廠溝通,想通過上下游和銀行三方,建立“配送+服務+融資”的經營模式,開拓終端市場,通過對鋼材的剪切、加工,向下游用鋼的制造企業提供半成品產品,為其客戶實現增值服務,同時提高鋼材的附加值,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這或許是一個很好創新和選擇。
傳統營銷模式改革或是鋼鐵業的最優選擇,在鋼材市場進入供大于求的時代,鋼貿商的經營模式必須轉變,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創新經營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