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內鋼鐵企業的利潤依舊低的可憐,一噸鋼利潤買不到一瓶飲料、不夠吃一個燒餅夾菜、不夠買一斤肉等等新聞經常出現在大家眼前。更悲催的是,鋼鐵行業的“寒冬”遠遠還沒有結束。那么,鋼鐵企業出路何在
不選‘產能’選‘產品’
個性的人生值得贊揚,特色的產品才有生存的可能。在全國鋼企處在虧損邊緣的嚴峻形勢下,石鋼做出“選”產品,“不選”產能的決策,去產能、走精品特鋼轉型之路。
2002年,石鋼決定挑戰一項高難度產品——豐田鋼,以此來吹響自己進軍國內特鋼高端市場的沖鋒號。豐田鋼對鋼材質量的要求非常高,針對豐田鋼的要求,石鋼果斷地提出在一年內將鋼中氧含量從60 ppm降到30ppm以下的目標。2009年,石鋼一口氣拿下了汽車專用鋼、船舶用錨鏈鋼、石油管坯鋼三大系列國際權威認證,叩響了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的大門。
做市場需要的產品
隨著家電向大容量、節能方面發展,對鋼材的要求也隨之發生變化。隨著大氣治理、淘汰落后產能的推進,國內市場對鋼材的要求更加環保。為滿足新節能標準的要求,需要超高效的壓縮機,這帶來高性能、高牌號電工鋼的需求增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需要更多的高檔化鋼材,如對開式冰箱、大容量洗衣機需要大量的寬板,其對板型和表面質量等方面也有較高的要求。
如果有能力的鋼鐵企業能夠從這些方面突圍的話,估計競爭者肯定不會比普通大眾鋼激烈,利潤可能會比現在好些。
創新模式
盈利之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長遠發展。能不能盈利、能不能突圍,關鍵還看自己。筆者認為,鋼鐵企業找出路的關鍵是盈利和生存。比如,可以借鑒其他領域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的做法。電子鋼鐵企業生存的基礎,把資金鏈做好是搞活企業的命脈,把產業鏈做長是鋼鐵企業的希望。
拓展多元贏利點
產業鏈延伸的高端形式是供應鏈整合。鋼企可通過資源開發、海運長期合同、深加工等方式,建立起鋼廠、海運、礦山及商貿企業在內的供應鏈聯盟,依靠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降低整體運作成本。以寶鋼為例,與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哈默斯利公司、河南永城煤礦等合資辦礦;與三井、中遠等船東簽定長期運輸協議,確保了原料的穩定供應和運輸保障。
根據政策 靈活調整
此次化解和淘汰鋼鐵產能的主要對象是一批中小型鋼鐵企業,淘汰的產能大都是普通長材,但是,現有絕大部分的鋼鐵企業都在經營這類普通長材。若這類鋼材被全部淘汰,將迫使很大一部分鋼鐵企業調整經營品種,重新確定市場定位。面對以上擔心,一些精明的鋼鐵企業積極應對,順勢而變。他們在政策中尋覓商機,重新確定市場定位,制訂戰略策略,調整經營品種,創新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