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本鋼科技進步,開辟技術創新的新途徑,本鋼校企合作的科研項目“開花結果”,本鋼與中國礦業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發的多流態梯級強化浮選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首次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鋼鐵企業僅有4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是目前中國最高的科研榮譽之一,用于獎勵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該獎項是由國務院授予的、代表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的最高獎項,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影響力。據悉,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予10位科技專家和313個項目。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3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161項。
多流態梯級強化浮選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由礦業公司及中國礦業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發,于2009年8月應用于南芬選礦廠紅礦工藝。南芬選礦廠紅礦合理利用工程在反浮選工序上采用一粗二掃工藝流程,浮選設備引進中國礦業大學研制的旋流微泡浮選柱,實現了赤鐵礦柱式短流程分選,開創了多流態梯級強化浮選技術在黑色金屬氧化礦分選領域中的應用。
本鋼與中國礦業大學等單位共同合作的研究赤鐵礦柱式短流程分選項目,開發了集粗精選于一體的赤鐵礦柱式強化分選項目,替代了浮選機粗、精選工序,開發了浮選泡沫同平臺輸送及無閥液面自動控制技術,與常規浮選機一粗一精三掃流程相比,系統配置簡捷、適應性強、抗波動能力好。本鋼校企合作的成果應用在南芬選礦廠紅礦的一粗二掃短流程反浮選工藝上后,在入浮品位45%~48%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精礦品位65%以上,浮尾18%以下的指標,與傳統浮選機流程相比可節省功耗約13%,且占地面積節省1/3以上。
經過4年多的實踐應用,紅礦工藝引進先進高效浮選設備取得成功。作為一種高效簡約的選礦模式,通過南芬選礦廠實際應用證明,多流態梯級強化浮選技術,不僅為貧雜難選礦石開發與微細粒分選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也推進了選礦技術與礦山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