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屈秀麗在中國冶金報社2014年記者工作會議上演講時表示,雖然我國鋼鐵生產、出口保持了不斷增長,但鋼鐵企業的盈利水平大幅降低,負債大幅上升,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迫在眉睫。
屈秀麗首先分析了今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運行的五大基本特點:
一是鋼鐵生產出現下降,日產水平仍偏高。
今年以來,受消費淡季、價格低迷和庫存增加等影響,鋼鐵產量小幅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2月份,全國粗鋼產量13080萬噸,同比增長1.7%;生鐵產量11672萬噸,同比增長0.2%;鋼材產量16573萬噸,同比增長4.9%。平均日產粗鋼221.69萬噸,再創新高。
二是鋼鐵產品進出口保持增長,但出口價格明顯下降。
1-2月份我國出口鋼材平均價格為每噸803.45美元,同比下降56.83美元,降幅6.61%;而進口鋼材平均價格為每噸1242.3美元,同比上升46.6美元,升幅3.9%。反映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存在以價換量的問題,出口品種結構有待繼續優化。
三是市場需求相對較弱,庫存明顯增加。
1-2月份屬于傳統鋼材消費淡季,需求相對較弱;從社會庫存和企業庫存看,比年初大幅增加,鋼材社會庫存增加700多萬噸,企業庫存增加300多萬噸。
四是鋼材價格持續回落,處于低位運行態勢。
今年以來,受市場供大于求的影響,鋼材價格延續了去年9月份以后逐月下跌態勢。據鋼協監測,到3月7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95.94點,比年初下跌3.2點,跌幅3.23%;比去年同期下跌13.21點,跌幅12.1%。其中長材價格指數比年初下降4.22%,板材下降2.4%,說明長材降幅大于板材。
屈秀麗說,今年以來,雖然國際市場鋼材價格走勢與國內市場基本一致,也出現下跌態勢,但降幅低于國內市場。
五是鋼鐵企業效益下降,資金更加緊張。
今年以來,由于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鐵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下降。據鋼鐵協會統計:1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實現利稅(34.36億元,去年同期為68.78億元,增幅為-50.05%)、實現利潤環比、同比均大幅下降,實現利潤為虧損11.34億元,再次由盈變虧;虧損面(44.32%,去年同期為29.55%)、虧損額明顯擴大。同時,企業普遍反映資金緊張,融資成本上升。
據她分析,影響鋼鐵行業效益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鋼材銷量同比減少
據鋼鐵協會對大中型鋼鐵企業財務結算價格監測系統統計,1月份,除板帶材銷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增長2萬噸)外,長材、管材同比均有所下降。
——鋼材結算價格同比大幅下降
1月份,鋼材綜合價格為3305元/噸鋼,去年1月為3563元/噸鋼,降幅達-7.24%;其中,長材降幅達-8.03%;板帶材降幅達-7.36%;管材降幅達-2.2%。
——生產成本下降幅度小
今年以來,隨著鋼材價格不斷走低,煤炭、焦炭、廢鋼的采購價格也有所下降,但由于其下降幅度小,致使鋼鐵生產成本同比下降幅度低于鋼材價格降幅。1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2%,而銷售成本僅下降2.83%。
——期間費用有所上升
雖然1月份的鋼鐵產量出現下降,但大中型鋼鐵企業的期間費用有所上升,一是由于企業資金緊張,融資額度、成本均增加,同時美元貶值,匯兌收益減少,致使財務費用上升;二是企業銷售困難,銷售費用明顯增加。
在演講時,針對行業運行面臨的形勢和應關注的主要問題,屈秀麗也做了認真的分析與解讀。她認為,今年我國鋼鐵行業仍將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與難點,需要鋼鐵企業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加以研究和應對。
1.國際競爭環境更為復雜,鋼鐵出口難度加大
2014年,世界經濟發展仍然處于緩慢復蘇的過程,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較為明顯,但新興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
為重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世界各國均通過貿易保護等措施來保護本土企業和促進就業,這對我國鋼材出口帶來巨大的困難與挑戰。
據統計,2013年國外對我國鋼鐵類產品發起的貿易調查及各項初裁終裁和日落復審案件共計45次,涉及我主要出口產品和多個出口國家和地區。2014年國際貿易摩擦進一步增加,近期就有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墨西哥、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對我出口產品進行雙反調查或裁決,涉及盤條、不銹鋼板、鍍鋅板、無縫鋼管、鋼絞線等產品。
屈秀麗預測,2014年鋼材出口形勢依然嚴峻,難以維持大幅度增長態勢。
2.國內需求保持增長,市場仍將供大于求
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預計在7.5%左右,為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空間。國家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建設、節能環保產業都將加大投資力度;機械、汽車、家電等行業對鋼材需求也將保持適度增長。
綜上,2014年鋼材需求仍會保持增長,但增幅不會太大。
雖然今年我國鋼材需求會保持適度增長,但屈秀麗同時提醒鋼企,由于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大、產量高、庫存壓力大”的局面短時間難以化解,今年的市場仍將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
據統計,2013年全國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5060.5億元,雖然同比下降2.1%,但總額仍然較大,必將形成新的產能和產量。2013年新建投產高爐22座,將形成煉鐵產能2500萬噸。——產能大
今年1-2月平均日產粗鋼201萬噸,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環比出現上升趨勢,2月下旬日產已到208.17萬噸。——產量高
社會庫存和企業庫存都處于高位,對后期市場回升形成壓力。——庫存壓力大
此外,由于行業集中度低,導致企業難以擺脫“競爭無序、價格過低”的套路:
——產業集中度低。2013年,粗鋼前5家占全國25.39%,前10家占39.41%。
——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企業靠低價格爭奪市場份額,無序競爭,鋼材價格難以大幅回升。2012年每噸鋼材降價719元,2013年每噸降308元,今年1-2月份同比下降400多元。
3.國家化解產能過剩,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2013年10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狠抓大氣治理,將有效遏制新增產能增加和現有產能的釋放,有利于緩解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但需要一定的過程。
4.鋼鐵行業提高經濟效益難度大
2013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28.8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只有0.62%;今年1月份再次出現虧損11.34億元。
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議價能力弱的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資源、能源等價格改革步伐會進一步加快,水、電、氣、運價格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投入加大、運行成本上升;國家加大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企業人工成本會繼續增加。
在鋼材價格難以大幅提高、成本費用處于上升趨勢的情況下,鋼鐵行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5.企業資金緊張,經營風險增加
由于規模擴張和盈利能力下降,鋼鐵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呈逐年上升態勢,在銀行貸款增加的情況下,存貨占用資金、應收賬款也在不斷增加,反映企業現金流緊張,資金周轉較為困難。目前,隨著化解過剩產能力度的加大,銀行系統控制鋼貿企業和鋼鐵企業的信貸規模更加嚴格,企業資金將更為緊張,融資成本也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經營風險加劇。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給鋼鐵行業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怎么辦?屈秀麗認為,鋼鐵企業還是要從自身下功夫,通過“練內功”化解危機,為此,她給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必須轉變發展理念,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
鋼鐵工業已到了新的發展時期,鋼材市場將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僅僅依靠規模擴張已經不能保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效益型轉向品種質量效益型,通過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加強管理,提高職工素質,實現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是積極適應市場,提升產品盈利能力。
鋼鐵產能釋放較快、鋼材價格低是造成鋼鐵企業困難的重要原因。要擺脫困境,鋼鐵企業要有效控制產能釋放,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合理調整生產安排;找準企業產品的市場定位,擴大自身產品競爭優勢,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通過技術、品種和服務的優勢,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
三是防范資金風險,確保資金鏈安全。
隨著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國家嚴控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規模,企業資金普遍緊張。鋼鐵企業要加強資金管理,尤其要有效壓縮庫存,嚴格控制應收賬款,及時清理在建工程,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流動比和速動比,降低負債率;要進一步做好外部融資工作,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大力降低財務費用,防范資金風險。
四是轉換機制,加強管理,大力降低成本費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鋼鐵企業要努力適應市場、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要創新管理體制和方法,深挖企業內部潛力,實現降本增效。要重視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整合,加強系統成本控制;進一步降低鐵礦石、煤炭等原燃材料采購成本,優化配料結構、降低工序成本,努力向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