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交易創始人、長期從事證券和期貨交易的東方偉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承亮向《中國冶金報》記者介紹說,在鋼材價格不斷下跌的這些年,金融衍生品不斷覆蓋鋼鐵產業鏈。2009年3月27日,螺紋鋼和線材期貨上市;2011年4月15日,焦炭期貨上市;2013年3月22日,煉焦煤期貨上市;2013年10月18日,鐵礦石期貨上市;2014年3月21日,熱軋卷板期貨上市。如今,金融衍生品覆蓋鋼鐵產業鏈的格局逐步形成,并在進一步延伸與強化。
隨著不少鋼鐵原料和鋼鐵產品在期貨市場上市,傳統的鋼鐵流通業態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和鋼貿企業開始利用期貨市場規避經營風險。有業內分析人士提出,期貨市場給鋼鐵產業鏈上的各企業提供了一個套期保值的機會,不僅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鎖定成本,同時還可以鎖定利潤,最大限度地規避現實經營所帶來的風險。
秦承亮亦表示,期貨市場對于鋼鐵產業鏈上的企業而言主要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目前,在期貨市場上市的鋼鐵原料和鋼鐵產品的品種越來越齊全,鋼鐵企業和鋼貿企業選擇的范圍也更為廣泛,可以做一些對沖、品種的套利。
從事鋼鐵貿易的經營者對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看好,不少鋼貿企業認為時下金融資本已大規模融入鋼鐵產業,跨區域套利成為可能。有的鋼貿商利用期貨平臺的避險功能,實現對現貨的保值和升值,使得期貨市場成為企業的運營工具。
一些鋼貿企業經營者已經嘗到了期現結合操作、規避風險的“甜頭”。他們認為,期貨市場不僅可以提高資金效率,更是企業在極端情況下對沖風險的理想工具。鋼貿商最糾結的囤貨、拋貨,都可以通過鋼鐵期貨來化解資金壓力和對沖風險。
有的鋼貿商表示,雖然鋼材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經常出現背離,但是從中期來看,兩者的價格走勢幾乎是一樣的。以囤貨1000噸鋼材為例,如果鋼貿商購進現貨,需要準備340萬元資金,以囤積2個月時間來計算的話,則每月的成本在40元/噸左右,而且獲利兌現還是件費時費力的事。而在期貨市場上,鋼貿商吃進1000噸鋼材所需要的資金約為40萬元,占用的資金只是囤積現貨的一個零頭,而且后期兌現也遠沒有現貨那么勞心費力。一旦遇到下跌行情,鋼貿商如果手中都是現貨庫存,那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庫存大幅貶值。但如果這個時候鋼貿商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賣出相等數量的現貨進行套期保值,那么就可以有效規避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因此,有實力的鋼貿商可以利用手中的現貨為期貨服務,在市場低價銷售,既獲得了鋼廠的補差,又可以壓低后期的資源成本,降低市場風險,在期貨上實現收益,可謂一舉三得。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鋼材價格的持續下探,鋼鐵行業的效益不斷下滑,期貨市場的避險作用將越來越明顯。據我的鋼鐵網編制的鋼材綜合指數顯示,截至3月25日,該指數為122.12點,接近5年來的低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價格下跌的時間已經持續了3個多月,即使在傳統的“金三”時節,價格仍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坦言,今年1月和2月份鋼鐵行業的效益比前兩年更差,1月份重點統計單位又出現了虧損,一個月內虧損10億元,企業虧損面達到43%,創歷史新高,2月份的情況也不好。他說:“今年第一季度可能是鋼鐵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效益最差的一個季度。這個信號很強烈,這個信號給企業的感覺是現在才開始或真正進入冬天。”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用金融衍生品降低一定的風險。”秦承亮表示。
時下,期貨市場避險功能已受到鋼鐵產業鏈各方的高度重視,期貨操作技巧和管理人才培訓也受到關注。近期,業內已舉行了多次期貨專業知識和管理人才方面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