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
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是黨中央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實踐探索。30多年來,資本市場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
1990年12月,中國兩大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開業。此后的30多年間,中國證券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上市公司規??焖贁U張。中國股市剛剛開張時,上市交易的只有滬市的“老八股”和深市的“老六股”,總市值不過20多億元。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29日,兩市已有上市公司4381家,總股本達到7.58萬億股,總市值達到92.98萬億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達69.36萬億元。
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中國資本市場不忘初心,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在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完善現代產權制度、普及市場經濟理念等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Wind統計數據顯示,30多年來,中國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累計融資規模達16.80萬億元,其中包括3.88萬億元IPO募資、9.81萬億元增發募資、0.66萬億元配股等。數據還顯示,自2015年以來,企業通過證券市場募集的資金規模每年都在1.2萬億元以上,有力地支撐了企業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聚焦服務科技創新,通過改革推動要素資源加速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資本市場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明顯增強。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300家,總市值超過4.6萬億元。自2019年開板以來,科創板IPO融資累計達5120.99億元。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于其他板塊??苿摪寮哿艘慌呻娐贰⑸镝t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
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本市場正處于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在這樣一個歷史關口,資本市場需要擔負起自身的歷史使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各類資金精準高效轉化為資本,促進要素向最有潛力的領域協同集聚,提高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加快創新資本形成,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砥礪奮進 以改革提升市場效率
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歷史,也是其自身不斷深化制度改革的歷史。
30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開創性地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消除了兩類股份、兩個市場、兩種價格并行的制度性缺陷。近年來,圍繞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資本市場實施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在基礎制度完善方面,新證券法正式實施,注冊制改革在科創板、創業板試點,并相應地調整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政策、優化交易結算和減持制度、發布實施退市新規,資本市場整體的適應性、包容性明顯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行動效果正在顯現,信息披露水平不斷提升。整個市場的韌性不斷增強,重點領域風險有序化解,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場主體的歸位盡責意識明顯增強,優勝劣汰機制進一步健全,市場法治供給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者保護渠道更加暢通,市場預期明顯穩定,市場整體生態呈現積極向好變化。
站上新起點,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進一步向縱深拓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注冊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重點任務進一步作出部署。
中國證監會黨委近日召開的“兩優一先”表彰暨先進事跡報告會號召,證監會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百年黨史的洗滌中砥礪初心,以榜樣精神凝聚奮進力量,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接續奮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