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乎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但低碳發展不是簡單的節能減排,而是發展權、發展方式的重要問題。因此,必須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
我國鋼鐵行業與國家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鋼鐵是工業的重要糧食,鋼鐵是建設的重要保障,鋼鐵是經濟的重要支撐!因此,首先應對我國鋼鐵產業有正確客觀的認識,應科學認識到,鋼鐵是我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
作為能耗大戶和碳減排重點領域,我國鋼鐵產業將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這不僅是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產業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我國鋼鐵行業應在發展中減碳、在減碳中發展,應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科學減碳。
中國鋼鐵低碳發展
自我國提出“3060”戰略決策以來,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在重大會議上發表關于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講話多達30余次。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構建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各部委加快行動部署并大力推動低碳發展。鋼鐵行業作為我國落實碳減排的重要領域,未來將面臨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以及嚴峻的“碳經濟”挑戰。
我國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路徑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推動綠色布局;二是節能及提升能效;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六是強化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面臨低碳發展大勢,國內外鋼鐵企業迅速開展碳減排行動。我國現在有上百家鋼鐵、焦化、鐵合金、礦山企業積極推進碳達峰及降碳行動,眾多汽車、船舶等上下游行業企業也廣泛參與其中,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與具體行動。
我國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的關鍵是依靠科技進步,在科學發展中實現減碳。低碳技術主要分為無碳技術、減碳技術、去碳技術三大類?,F階段,我國鋼鐵行業應加快推進能效提升技術、能源結構優化技術等減碳技術;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等無碳技術,以及以化固碳鋼化聯產技術等去碳技術;重點研發示范先進低碳冶金技術等減碳技術,以及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術)、DAC(直接空氣碳捕集技術)等去碳技術。
此外,我國鋼鐵行業還應以多維度、系統化科學評價各鋼鐵企業低碳發展水平為目標,開展鋼鐵低碳發展指數評價工作。鋼鐵低碳發展指數評價研究是基于“數據平臺-目標體系-實施路徑-評價機制”全鏈條一體化的C+4E低碳發展理論體系,應采用“鋼鐵碳生產率”代替傳統“噸鋼碳排放強度”,以提高碳生產率為核心,實現節約能源,提高經濟效益,推動環境協同治理,構建形成鋼鐵生態產業鏈;并應采用基于生產工序的全流程碳足跡核算方法,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平臺。
“十四五”鋼鐵形勢展望
我國鋼鐵工業現已迎來兼并重組的重要窗口期和歷史機遇期,環保也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處于數量時期的減量階段、高質量時期的重組階段和中間過渡的強化環保階段三期疊加,我國鋼鐵工業正在向高質量低碳階段演進,將以低碳為統領重塑發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動新的技術進步,打造新的產業格局,建成安全的供應鏈,構建繁榮的生態圈。
今年以來,我國粗鋼產量實現同比下降,鋼材出口下降、進口增加,鐵礦價格創新高后回歸合理,鋼材消費增速回落。總體上看,2021年我國政策調控環境趨緊,房地產先行指標疲弱,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建筑行業和制造業需求減弱,預計全年鋼材消費需求與2020年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中長期鋼材需求將維持高位并緩慢下降。
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我國鋼鐵行業將迎來如下新形勢:
第一,實行產能產量雙控。我國鋼鐵行業已由去產能轉向新階段產能產量雙控,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粗鋼產量將在10億噸上下高位波動,產能產量雙控或將成為常態化政策。但不宜采取簡單“一刀切”的方法來壓產量,同時鋼鐵企業也要合理調控生產節奏。
第二,實行能耗雙控。能耗雙控已成為鋼鐵行業發展空間甚至是生存空間的前置評估條件。短期看,地方出臺的相應政策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將促進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用能結構,向綠色低碳發展方向轉型。
第三,加強資源保障。在實施鐵礦安全保障戰略方面,我國將加快建立長期、多元、穩定、高效的高質量資源保障體。對于國內礦,應提升國內礦競爭力,強化國內鐵礦資源基礎保障能力;對于權益礦,應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強化境外鐵礦資源保障基地建設和權益礦供應保障能力;對于進口礦,應開創進口貿易新局面,穩定進口鐵礦石資源保障能力。
第四,深入推進超低排放。“十四五”我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點,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鋼鐵企業應以“先進環保技術應用+環保管理機制運行+智能決策系統支撐”提升環保綜合績效水平,使環保硬實力與軟實力有機結合、同步攀升,并應以科技創新賦能建立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環保信息系統。
第五,強化標準引領。為進一步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完善標準體系、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標準化保障,我國鋼鐵行業標準化工作將向全局性、系統性轉變,向國內、國際協同發展轉變;應面向創新引領及推動產業變革,快速響應市場化及定制化需求。
第六,深化智能制造。在數字時代,智能制造步入“數據利用”新階段,在“十三五”兩化融合水平顯著提升基礎上,我國鋼鐵行業應持續深化數據利用,以效益最大化、服務實時化、決策智能化、運營可視化為目標,將建設新一代鋼鐵智能管控中心作為智能制造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