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中長期規劃未獲批
4月30日,環保部網站公布擬對20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作出審批意見,其中本鋼鐵礦開發中長期規劃等5個項目被列入"擬不予批準"名單。環保部公布的原因中指出,現有礦山中歪頭山鐵礦和南芬鐵礦未履行驗收手續,北臺鐵礦、賈家堡選礦廠及尾礦管線未批先建。
該項目規劃涉及7座鐵礦山和5座選礦廠,其中擬新開發5座鐵礦山,配套新建2座選礦廠和1座尾礦庫。規劃項目實施后,2015年(近期)鐵礦石產量為2800萬噸,鐵精礦產量為980萬噸;2018年(遠期)鐵礦石產量為3480萬噸,鐵精礦產量達到1133萬噸。項目總投資約137.389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7144.28萬元,約占總投資的0.52%。
如解決退回因素可再報批
環保業內人士稱,環評審批未通過有多種原因,如果是因為材料不全,有些問題沒說明白,針對環保部"擬不予批準"的原因重新作出解釋,把退回的因素解決了,那么還可以再報,仍有機會通過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環節。反過來說,如果制約因素解決不了,短期內就不能再申請。比如此次退回因素中,"水體環境容量"和"大氣環境容量"的問題,如果今后有其他項目關停,新增環境容量后,還是可以再次申請。
針對本鋼鐵礦開發規劃而言,與城市規劃沖突并不意味著項目必須就此終結,與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這類決定性制約因素不同,城市規劃、青山保護規劃等遠期或會做出調整。此外,本鋼現有的礦山中,有4個存在未履行驗收手續、未批先建等環保問題,也是環保部未批規劃的重要原因。
項目環保投資僅占0.52%
值得注意的是,本鋼項目總投資13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不足1億,僅占0.52%,環保投資占比在此次公布的20個項目中是最低的。
環保業內人士稱,環保投資占比沒有硬性規定,不同項目環保投資占比不同,如果項目需要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等環保設施,那么環保投入比例就會增加。
該項目在環保投資低的同時,出現了水質、大氣污染防治方案不到位的問題。改善水質、防治大氣污染、處理滲濾水等,也是該項目重新申請之前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