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上海自貿區世博地區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世博管理局提出,到2025年,上海自貿區世博地區將初步建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貿易規模突破1萬億元,使更多“上海指數”“上海價格”成為世界市場的晴雨表。
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施引華表示,除2025年階段性目標外,到2030年,世博地區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成為有色金屬國際貿易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和定價中心,貿易規模超過2萬億元。
今年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作為全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大宗商品貿易的發展,充分利用制度創新優勢,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
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世博地區大宗商品企業實現限額以上商品銷售額5636億元,其中包括1家千億級龍頭企業和8家百億級企業。
落戶世博地區的中銅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銅、鉛、鋅、礦產品。中銅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正龍說:“在自貿區相關政策支持下,目前中銅國貿的進口銅等大宗商品已大部分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貿易規模也快速增長。”
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一步提升了“上海價格”的影響力。今年6月,全球首個實物交割的氧化鋁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實現首單成交,進一步提升了“上海價格”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正與中銅國貿及其他相關企業合作研發“浦東(世博)銅升貼水價格”,正式發布后,將進一步完善世博地區大宗商品貿易生態體系,使更多的“上海指數”“上海價格”成為世界市場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