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遷鋼公司1號卸車機中修為連續停機檢修,計劃工期15天。由于檢修時間緊、難度大,起吊、檢修與安裝比較復雜,又是多工種聯合交叉作業,給安全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以前,像這樣的卸車機中修工作全部是由外委完成。這次,為增收創效、拓展市場,運輸部主動承擔下來。
首次從事如此大規模的檢修,運輸部高度重視。為保證工期、質量和安全,該部車輛修理段等單位提前入手、及早準備,專門召開了專題會,對中修項目組織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并制定和完善了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隨后,又組織施工人員進行討論、學習,制定了重點難點項目時間節點和控制措施,并進行全面安排部署。
承擔此次中修主要任務的是車輛修理段遷鋼機修班。班組共有職工11名,包括鉗工、金結工、焊工等工種,平時主要負責料場4臺卸車機、1臺翻車機及遷鋼解凍庫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及臨時故障搶修工作,從未承接過如此大規模的檢修任務。在挑戰面前,臨近退休的老黨員楊成文勇擔重擔,負責檢修現場指揮工作。從事設備維修工作數十年的他經驗豐富、思維敏捷、責任心強,是大家的主心骨。中修開始后,楊成文除每天布置安全工作與檢修項量外,還要進行全面協調、組織,解決檢修過程中技術層面上的疑點、難點問題。別看卸車機解體時容易,吊車三兩下就能將其龐大的身軀大卸八塊,可要再裝回去就難了。滑輪回裝、漲緊輪回裝、斗架回裝、鏈條回裝、大帽子回裝、鏈斗減速機回裝等,遇到一絲一毫的不對位或某個部件范卡,都會使整個工作造成返工,重新再來。針對這一難點,他們樹立了工作一盤棋的思想,臨時協調了運輸部首席起重工王慶雙參與到吊裝方案的研究中,確定了優化吊裝方案后,憑借王慶雙精準的指揮,部件回裝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在1號卸車機停機檢修的同時,因不能耽誤遷鋼生產供料,其余3臺還要繼續緊張工作。在料場檢修現場,只見焊工費宏生鉆在卸車機下切割備件、電焊工張寶明躺在地上仰面焊接部件、鉗工用撬棍手錘對位……檢修氛圍熱火朝天,合力凝聚在一起,你爭我趕。盡管工作任務繁忙,但大家時刻不忘安全。“聯系滑線停電、檢修牌掛好,特種作業持證操作,起重作業標準化”等工作節湊緊張有序、有條不紊。檢修期間,運輸部設備科、遷鋼段、車輛修理段領導和專業人員堅持深入檢修現場,監督檢修進度,督導安全隱患檢查和工藝質量,每天聽取檢修進度匯報,協調解決突發問題,分析安全、質量、檢修進度等,千方百計確保檢修工期、質量和檢修安全。在中修過程中,大家還集思廣益,對鋼絲繩滑輪進行了技術改造。通過采取改進防護罩,直徑12毫米的鋼絲繩將起到更好地保護作用,并提高了使用壽命,單臺可降低更新鋼絲繩成本投入0.3萬元。
通過運輸部參戰干部職工精心組織和共同努力,1號卸車機中修工作圓滿完成,并一次試車成功,開創了獨立檢修的新紀元。不僅鍛煉了內部車間的檢修組織和施工能力,也為今后承接更重要的檢修工作積累了經驗、夯實了基礎、樹立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