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鋼鐵市場“寒冬”,張鋼總廠進一步延伸降本增效“觸角”,從二次能源中要效益,7—10月份自發電量連續4個月實現新突破。10月份日均發電量創歷史新高,較歷史最高水平提高7.58%,同比提高41.26%,1-10月自發電量同比提高8.6%。
進入熱電廠煤氣發電主控室,操作人員正在聚精會神地關注著現場數據參數的一舉一動,隨時根據變化情況,對數據參數進行隨機調整。正在現場巡檢的煤氣發電車間副主任王浩恰經此地,筆者從他口中得知,10月份熱電廠煤氣發電量創歷史新高,環比提高12.5%,設備作業率達100%。當他回想起張鋼7月22日下達的日發電80萬千瓦時目標時,“車間職工都在打怵,心里沒底,認為不可能實現,但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目標逐步接近,職工愈發有了信心,挑戰已成為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為進一步提高發電量,張鋼成立了發電攻關小組,實時分析每天生產和煤氣消耗情況,繪制能源消耗圖,進行數據對比分析,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并制定解決措施保證煤氣供應量;加強設備點檢、巡檢,按照“五定”要求,即定人、定點、定周期、定標準、訂方法進行檢查,對重要設備實行在線檢測,及時發現、分析設備缺陷和存在的設備隱患,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將其消除在萌芽之中,確保設備高效運行;加強創新,針對余熱發電蒸汽壓力不穩定,壓力低無法利用的問題,采取復合滑壓運行方式,保證蒸汽流量和壓力,提高發電量,采用后可將余熱煉鋼蒸汽利用率提高;強化精細化操作意識,完善、修訂運行規程和規章制度,校檢各種計量表,保證計量準確性;分5期參加山東省技術監督局的講課、參觀、演習等技術培訓,提升職工操作技能。
正在現場檢查的張鋼熱電廠廠長支金章告訴中國鋼鐵企業網記者:“對于今天取得的成績還是想都不敢想,職工思想觀念發生根本性轉變,不再是畏懼困難,而是直面困難,解決困難,在各個單位的緊密配合下,我們已經嚴陣以待,向著日均發電80萬度目標奮進。”煉鐵廠加強與生產部、動力廠的溝通,根據煤氣柜柜容顯示及時將煤氣輸送電廠,避免柜滿放散;煉鋼廠精心操作,不斷進行技術改進,調節煤氣起征點降低20%,使每爐煤氣回收時間增加2分鐘。轉爐冶煉遵循“少加、勤加”輔料的原則,使煤氣含量持續穩定在20%以上,避免二次回收。改變氣缸通氣管直徑,增大蒸汽疏通流量,節約煤氣時間30秒,可加快回收700—800立方米煤氣。據了解,10月份煉鋼廠噸鋼煤氣回收量創歷史新高,環比提高4.9%,躍居國內行業先進水平;軋鋼廠根據生產情況,及時調整加熱爐溫度,設定最佳燃燒比,最大限度降低噸材煤氣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