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以前該作業區很多工作都存在推諉扯皮的現象,時不時大家都成了“救火隊員”,到最后什么問題都沒解決。績效考核只體現群體績效,個人工作業績不突出。時不時指標上不去或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就導致所有職工受考核,“吃大鍋飯”造成職工缺乏干勁。
那么生產二作業區到底發生了什么,讓他們有如此巨大的變化?
上下同欲者勝
在今年一季度宏晟電熱公司舉辦的中層干部培訓班上,生產二作業區的首席作業長閆慶海結合自己上任近一年的工作經歷,作了關于基層工作統籌安排的演講,獲得了在場學員和職工的一致好評。
閆慶海是2013年6月份調至生產二作業區擔任首席作業長的。俗話講“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他上任后卻沉默了一個月,目的就是“巡診”作業區的“癥結”。
一個月后他得出了結論:一是職工普遍存在干工作怕擔責任的心理,導致工作推來推去;二是干工作隨意性較大,不符合相關規程,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三是工作責任主體不明確,特別體現在管理技術人員中,開始誰都管到最后誰都不管。
找到“癥結”,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很關鍵。
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閆慶海和作業區黨支部書記何強、主任工程師吳曉龍進行了溝通,統一了管理思路。
閆慶海介紹說,管理思路主要把控五個方面:一是事前預測分析,在開展一項工作前,現場操作人員和管理技術人員共同分析工作的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工作;二是制定計劃,針對當前新職工較多的現狀,計劃制定必須明確工作內容、工作標準、責任主體和目標;三是計劃實施,要求管理技術人員改變以往去現場“指手畫腳”檢查的作風,要以服務意識進行過程跟蹤和業務指導;四是檢查考核,一項工作或一個班次結束后,必須根據考核標準進行檢查驗收;五是總結分析,不斷完善。
去年7月,生產二作業區開始實施這套管理思路,閆慶海給作業區定了最低標準,即“做到”,例如,打掃衛生有人安排就要有人掃;現場只要是危險場所就要圍起來,并掛警示標識……
人人有績效
有任務還得有激勵機制,職工才能干得“給力”。在宏晟電熱公司,獎勵主要來自于生產安全穩定、指標進步、任務完成等方面。
據介紹,火電生產,主要把控節水、節煤和設備穩定三方面。水耗和煤耗下降,成本就會下降;設備安全穩定,生產任務就可以順利完成。
為此,閆慶海安排主任工程師吳曉龍一心抓好生產指標。設備包保到個人,出事故班組有連帶責任,并將設備消缺率、質量返工率等指標納入班組獎勵機制;現場生產的小缺陷處理不允許超過8小時,大缺陷不能隔夜;責任工程師要和點檢員共同去班組解決問題;班長之間要加強溝通,任務面前人員可相互協調借用,一切以生產為重……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們果然進步了。去年6月,他們被宏晟電熱公司考核了3萬多元;7月份,他們居然獲得7萬元的獎勵。
有了“蛋糕”,分得合理職工心里才舒服。為避免再次吃“大鍋飯”,切實體現效率和公平并重,生產二作業區按照個人保班組、班組保作業區、作業區保公司、兼顧職工個人勞動價值的原則,實行了“3+1”績效獎勵模式。“3”是指群體、安全、生產情況,“1”是職工個性化績效標準,每月每位職工的獎勵在“3”的基礎上還要考慮“1”,獎優劣罰。
7月份獎勵的分配無疑取得了良好效果。
喇學智是該作業區一位“大老粗”班長,在閆慶海眼里,他的優點就在于實實在在帶領班組成員往前走。
“以前班組負責的區域‘跑冒滴漏’現象時有發生,多的時候每天都有6次,不安排不督促也沒人主動去干。”喇學智說。去年7月份以后,每個設備、指標都包保到個人,誰出了問題誰當月的收入就少,稍微大一點的問題還影響別人,干好了獎勵還不少,大家都開始動心了。
從今年年初開始,喇學智班里的職工每人每月在正常工資的基礎上還可獲得500元左右的獎勵。
“活干好了,我們不僅把自己的那部分拿回來了,還掙到了別人的錢。”喇學智樸實地笑著說。
潤物細無聲
如今,生產二作業區值長張學徳的工作即是“臨陣”指揮、全盤掌控生產情況,不再是自己挨個詢問指標當“救火隊員”,原因在于現在指標有問題主值班員就會主動來找他分析。
其實在閆慶海心里,工作“做到”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做細”,第三步才是“做好”。
張學徳的體會即是工作做細后對職工行為和意識潛移默化的結果。
“一時的轉變要長久堅持下來,一是靠做細工作,二是靠督導。”閆慶海告訴記者。作為首席作業長,閆慶海每天都去現場,有時晚飯結束后,他也會從家開車到現場,目的在于發現一些職工習以為常的問題。
“分析問題的思路要延伸,原因要歸類到管理、操作或者是技術缺陷等方面;工作落實執行時要做到重點交代,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執行,人員安全、設備安全、經濟運行、現場基礎管理的重要程度是由高到低的關系;每天都進行生產情況分析,上一班要對下一班負責,將總結后的經驗定期進行推廣……”吳曉龍簡單羅列了一些工作“做細”的表現。
為了提升工作的執行力,閆慶海強調突出層級管理,工作明確責任人后,一級要對一次負責。同時要加強溝通,不僅是作業區內部職工之間的溝通,還要及時與其他作業區進行溝通。
張學徳說:“實行這套管理思路幾個月,感覺工作流程順暢多了,大家各負其責,任務量變小了但收入卻增加了。有了激勵機制,崗位職工主動干工作的意識也增強了,大家的觀念都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