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鐵到車輪的誕生
6月7日,記者走進馬鋼車輪輪轂廠生產車間看到,一個個鋼錠從切割到加熱,火紅的鋼坯被工人們從高溫爐內取出,經歷不斷錘造定型和冷卻,成為車輪形狀的產品初體,工人們再通過機器將產品初體上的氧化層去掉,然后打磨成锃亮的產品。
外觀有了,并不意味著就能出廠了,還要全面檢查,及時查出問題車輪和次品,保證出廠的車輪能達到安全性能最佳狀態,最后打上馬鋼的產品標記和編號,這時才真正走完生產流程。
為延長產業鏈,2012年,馬鋼成立全資子公司馬鋼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在該公司的生產線上,這些車輪還將被工人們安裝上輪軸。工程師介紹,只要安裝上動力裝置,就能在鐵路線直接起跑了。
馬鋼車輪跑在世界各地
輪軸產品是馬鋼的“拳頭”,在馬鋼車輪榮譽室里,1964年7月,我國第一個國產碾鋼車輪在馬鋼誕生,結束了中國鐵路只能使用洋輪洋箍的歷史,與大慶油田、萬噸水壓機、原子彈并稱為當時我國工業戰線的四大成就。CRH1-D型動車組用車輪、北京地鐵8號線用車輪、哈爾濱地鐵用車輪……據馬鋼車輪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馬鋼車輪公司研發的40噸軸重的重載車輪、機車輪、地鐵用低噪音車輪等高新產品,在國內市場保持90%左右的市場占有率。
馬鋼車輪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該公司與國際巨頭美國通用電氣合作,成為其主要供應商,車輪產品還出口到印度、土耳其、阿根廷、摩洛哥等國。
收購知名外企打破壟斷
在車輪技術上,馬鋼在國內一直保持領先,但在國際上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為彌補差距,2014年6月,馬鋼以1300萬歐元成功收購世界高鐵輪軸名企法國瓦頓公司,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關乎中國高鐵運行安全的車輪、車軸及輪對核心技術的長期封鎖和壟斷。
除了收購知名外企,馬鋼也在科技研發領域加大投入,積極提升創新能力。馬鋼副總經理蘇世懷介紹,2015年,馬鋼獲省級科學技術獎勵5項,新增省級創新平臺3個,新增發明專利數量85項,其中軌道交通技術就占24項。
科研的投入結出累累碩果,目前該公司已實現動車組車輪關鍵技術突破,其中,時速350公里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車輪、輪軸自主研發,已完成25萬公里裝車運用考核里程,預計2017年下半年實現國產化,屆時中國的高鐵將有望用上馬鋼的車輪。
軌道交通成下個增長點
據馬鋼一季度財報顯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馬鋼全面扭虧為盈。據馬鋼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得益于一系列調轉促措施推動,同時伴隨著年初鋼材價格上漲的利好。
目前,許多國內二三線城市都在積極布線軌道交通項目,馬鋼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搶抓“中國制造2025”機遇,圍繞軌道交通用鋼的核心業務板塊,推進產品升級,力爭實現輪軸產品競爭力達到全球一流水平。
今年4月29日,馬鋼首條車軸生產線開建,建成后,馬鋼將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具備從煉鋼到高速車軸制造全流程一體化生產模式的企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有望成馬鋼下一個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