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在口中更在行動中
“安全是頭等大事,各單位在汽運礦卸車中,一定要精細精心,不僅要保量也要保安全。”7月22日港口汽運礦卸車專題會上,該單位黨委書記強調道。疫情防控、防汛應對、物體打擊傷害、車輛傷害……在火運和汽運交織的卸車現場,這些安全風險無疑更勝以往。在分層級開展《料場汽運礦卸車疫情防控及安全措施》微課堂培訓的基礎上,全員也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或在現場勸導監督,或糾違檢查,或主動履職標準操作。公司環產磅房處,儲運中心汽車隊作業區大班長高彥軍頂著烈日一直在現場協調車輛秩序,汽運礦車輛集中到達,加之廠內車輛稱重計量,如不及時疏導,極易擁堵甚至發生安全事故。他不停地走動、指揮,伴隨著每日近3萬步的行程,車流平穩駛向各目的地。14#料場上,物料管理作業區四班班長師偉在塊礦大棚不停巡查,“這會兒車少,把坡再修緩一些,后面車好上垛子。”“師傅,請把安全帽帶系緊,料場車多,注意避讓……”
1.5小時的卸車承諾
從北門入廠到卸空駛離,用時1.5小時是儲運人對港口汽運礦卸車作出的承諾。從7月23日開始,每日晨間碰頭會,生產調度科都會通報前一日港口汽運礦卸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放行節奏、秩序協調、采樣及時性、清底人員安排等方面強化銜接配合,在做好日常汽運國內礦、火運裝卸車保供基礎上,竭盡全力提升港口礦卸車率和服務質量。
儲運中心生產調度微信群中,負責車輛放行的采樣作業區北門初檢人員堅持一小時一通報港口礦放行情況:207、223、251……在密切關注調度群信息的同時,生產調度科科長李志華和當班調度班長不間斷到現場巡查,現場調研現場協調:2#料場汽運礦待卸車輛較多,物料作業區抓緊突擊分流;塊礦大棚清底人員輪換,確保卸車不能斷檔……7月25日下午2點,該單位值班處級干部帶隊為一線送清涼,領導的鼓勵讓一線員工保供生產的士氣更足、勢頭更旺了: 1.5小時是目標也是集結號。
進廠第一關把控融合接力
在公司北門初檢制證大廳里,一名采樣工在電腦跟前忙著登記車輛相關信息、叫車放行等。室外,另一名采樣工負責現場車輛秩序維持、檢查車輛外觀、查驗水箱是否排空。
卸車現場,采樣工兩兩配合或在2#料場粉礦區域或在14#料場塊礦大棚內,布點、取樣、送樣,再趕往下一個地點。悶熱的塊礦大棚內,趁著料管員張德國在安排好4輛SP10塊礦車輛開至空地清底又叫進5輛車準備卸車的同時,臨時支援的衛偉已經將篩子、鐵锨、樣桶、電子秤一一放好。他們相互配合著,對本批次塊礦進行含沫率測定,取樣、稱重、記錄、篩分、清倒,再稱重、記錄,兩次同樣的步驟之后,整個樣桶中的塊礦已篩分完畢。他們沒有過多交流,在收好工具的同時,張德國拿出后褲兜里的瓶裝水“咕咚咕咚”大喝了幾口之后,又趕忙去叫鏟車,因為他觀察到有一輛車已經清底完畢準備離開時輪胎卻在原地打滑。當指揮著鏟車推開積在受困車輛后輪胎處的塊礦后,他又馬不停蹄去檢查其他車輛的清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