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鋼龍鋼軋鋼廠棒二作業區緊盯奮戰“雙目標”任務,圍繞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積極開展品規優化、指標提升、成本管控等工作,各項經濟指標取得新突破,助力公司打贏“三大翻身仗”。
突出目標導向,系統謀劃
該作業區一方面及時掌握生產動態,并結合實際情況,從成本、產量、能耗等方面對鋼材成品效益進行綜合分析,適時調整軋制規格,確保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從優化工藝操作參數入手,集智聚力克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問題,有效解決鋼材性能下滑、入爐鋼頂梁問題。同時創新工作思路,對入爐懸臂輥道速度進行調整,實現軋制φ16規格小時過鋼量大于90支、班產穩定650支以上的生產目標,確保品規效益最大化。
突出問題導向,狠抓管理
該作業區針對軋制φ16四切分成材率提升困難的現狀,分析原因、查找問題,在嚴格落實“1125”指標提升工作法的基礎上,對鋼坯入爐進行優化,實現爐溫可控,對精軋K1-K4機架南北兩側輥縫進行微調,穩定生產,提升人員操作精細化水平。同時持續加大負偏差穩定率技術攻關力度,要求調整工緊盯鋼坯重量、鋼坯軋制長度,并及時對軋制過程進行調整,節能增效軋制成效顯著。目前,軋制φ16規格負差穩定率較之前提升5%,成材率較之前提升0.1%。
突出結果導向,成效顯著
為滿足鋼材性能要求,前期在軋制φ16規格時,粗中軋噸鋼電耗較軋制其他規格偏高,為進一步實現節能增效軋制,該作業區對煤氣、電力消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將加熱爐溫度再提升10攝氏度,不僅使成品鋼材力學性能在規定范圍內,而且最大限度發揮粗中軋設備運行效率,降低電耗,同時對換輥節奏重新優化,合理調節煤氣用量,并對粗中軋設備設施進行全方位連鎖監控,減少設備空轉、降低能源消耗,實現鋼后生產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該作業區煤電綜合成本同比降低1.3元/噸,綜合創效1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