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與公眾健康密切相關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在資源和能源日益匱乏、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今天,不再重復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業化老路,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已經成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共識,“綠色鋼鐵”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的自覺行動。
目前,資源緊缺、環境容量和成本上升的壓力,已經形成了鋼鐵企業綠色轉型的倒逼機制。低碳環保、綠色發展,不僅是鋼鐵企業履行社會公民責任的“道德底線”,實現合規經營的“法律紅線”,更是鋼鐵企業未來能否在社會安身立命的“生命線”。因此,積極適應環境的變化,選擇以低成本、低消耗、低排放和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主要特征的綠色發展道路,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本質要求,是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更是企業再造競爭新優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戰略選擇。“綠色鋼鐵”不但是世界與中國鋼鐵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當前微利時代中國鋼鐵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將發展“綠色鋼鐵”作為鋼鐵行業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自覺行動,在綠色發展中實現企業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共贏,推進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鋼企已經到了必須實施綠色轉型的發展階段
實施綠色轉型,是現階段和未來中國經濟社會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對鋼鐵工業提出的根本要求。
第一,“綠色鋼鐵”是支撐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持續深入,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加速工業文明進程,消耗大量資源;另一方面,要不斷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所以,實現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對于還沒有完成工業化進程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對于正在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中國鋼鐵工業來說,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建設生態文明,中國鋼鐵工業首當其沖。我國鋼鐵能源消耗約占全國工業總能耗的15%,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分別占工業排放總量的14%和17%。要實現生態文明,鋼鐵工業必須跳出工業文明過程中對傳統粗放發展模式的“思想依賴”和“路徑依賴”,開辟一條清潔生產、低碳制造、綠色發展的工業文明新路徑,以盡可能低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第二,“綠色鋼鐵”是中國鋼鐵產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歐洲和美國、日本、韓國等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歷程表明,當一個國家的鋼鐵工業由產量高速增長的成長期步入平穩發展的成熟期后,節能環保、綠色轉型,將成為鋼鐵產業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回顧新中國鋼鐵工業64年的發展歷程,鋼鐵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在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無可替代、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從幾乎“一無所有”到98%以上的產品實現國產化,這足以說明,我國不僅是鋼鐵大國,而且鋼鐵強國的地位也在逐步顯現。但是,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強勁拉動下,我國鋼鐵工業在特定歷史階段形成的“以速度為中心、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在環保方面形成的“歷史欠賬”,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容忍度”更是有限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減輕環境污染,成為當前中國鋼鐵企業必須共同面對、加快解決的核心問題。實現綠色發展作為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的首要之義,是我們“必須要做、必須早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現實選擇。
第三,國有企業應成為發展“綠色鋼鐵”的引領者和主力軍。環境責任是每一個企業作為社會公民應當履行的首要責任,尤其是國有企業,必須成為鋼鐵產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和示范者。國有企業的特殊政治屬性要求我們帶頭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經濟戰略部署,成為國家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的“微觀抓手”。在節能環保已經成為制約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和主要障礙的重要歷史階段,國有大中型鋼鐵企業應當徹底摒棄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率先實現綠色轉型,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生態文明企業,成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領頭羊”和“排頭兵”,以綠色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國家產業結構調整。
“綠色鋼鐵”將為鋼企再造競爭優勢帶來新的機遇
在鋼鐵企業普遍面臨“轉型陣痛”的困難時期,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鋼鐵企業不僅面臨著綠色轉型的良好政策環境,而且綠色轉型將為鋼鐵企業再造競爭優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黨的十八大強調“生態文明”的執政理念,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新一屆政府加大節能環保監管執法力度的政策取向,將為鋼鐵企業加速綠色轉型形成強有力的倒逼機制。另一方面,鋼鐵工藝技術進步,為鋼鐵企業進一步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利條件。鋼鐵企業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依托宏觀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內部金礦”,開拓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渠道,把鋼鐵產業鏈的一些傳統劣勢轉化為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