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化解過剩產能,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去產能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背后牽涉到較多利益,2016年去產能將在更大范圍實現,經過兼并重組后剩下的優秀煤炭企業未來會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多地方積極化解過剩產能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多地方都在積極制定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計劃。
目前,湖南湘潭市所有的小煤礦已全面實現關閉退出;江西正在研究煤礦整頓關閉工作,強調依法依規關閉退出不符合產業政策、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后小煤礦;山東省則初步確定了448家“僵尸企業”,2015年山東省共淘汰煤炭落后產能597萬噸,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已經全部關停。
“山西、陜西,內蒙古等以產煤為主的省份主要是分流員工、降低成本,但主動去產能的情況還不是很積極。”分析師鄧舜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山東、河南、黑龍江、湖南等對煤炭產業依賴沒那么重的省份行動則要好一些。”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去產能本身的成本很高,經濟條件相對好一些的省份,解決分流員工的問題要容易一些。”
煤炭行業虧損加劇
煤價持續底部徘徊,上市煤企利潤繼續負增長。中國神華近日公布2015年期凈利潤達8.37億元,但若分業務看,鐵路和電力業務盈利,煤炭業務仍徘徊在虧損邊緣。
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表示,煤炭行業的虧損面現已達到95%。截至2015年11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14.6%,企業利潤同比下降了61.2%,降幅比2014年同期擴大了16.8%,產能過剩、供需失衡是造成煤炭行業不景氣的重要原因。
鄧舜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央提出進行供給側改革開始,近期國家出臺一系列大力度、有針對性的淘汰煤炭過剩產能的措施,預計未來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將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近幾年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并跌破大多數煤企的成本線,預計煤炭產地煤價繼續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煤炭行業去產能將是漫長且痛苦的過程,預計今年將有一大批煤炭企業實施減員分流措施。“經過兼并重組,以及減員分流潮,最后剩下的優秀煤炭企業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并成為最后的贏家。”鄧舜說。